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债权治理效应 | 第13-19页 |
·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早期研究 | 第13-14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4-15页 |
·不对称信息理论 | 第15-16页 |
·产品市场理论 | 第16页 |
·公司控制权理论 | 第16-17页 |
·中国学者的研究 | 第17-19页 |
·银行债权治理效应 | 第19-22页 |
2. 债权治理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公司治理 | 第22-23页 |
·债权治理 | 第23-24页 |
·债权融资的种类和特点 | 第24页 |
·债权治理效应分析 | 第24-26页 |
·债务融资可以起到减少代理成本的作用 | 第24-25页 |
·债务融资可以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减少个人享受 | 第25页 |
·债务融资可以抑制过度融资,保护投资者 | 第25-26页 |
·债务融资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价值 | 第26页 |
·银行债权的治理效应分析 | 第26-29页 |
·银行具有较强的债权治理动力 | 第26-27页 |
·银行具有较强的债权治理能力 | 第27-29页 |
3. 银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国际实践比较 | 第29-35页 |
·日德模式 | 第29-32页 |
·英美模式 | 第32-33页 |
·对两种治理模式的思考 | 第33-35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研究设计 | 第35页 |
·变量设计和样本选择 | 第35-38页 |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35-36页 |
·解释变量的选择 | 第36-37页 |
·控制变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样本选择 | 第38页 |
·样本描述 | 第38-40页 |
·回归方程 | 第40-45页 |
5. 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 | 第45-53页 |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化改造,打造独立的债权主体 | 第45-47页 |
·继续深化上市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 | 第45-46页 |
·政府减少行政性干预,加强银行的独立性 | 第46页 |
·加强银行治理能力 | 第46页 |
·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保障债权人正当权益 | 第46-47页 |
·借鉴日德模式,完善主办银行制度 | 第47-51页 |
·我国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的实践 | 第48页 |
·我国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的制约和障碍 | 第48-49页 |
·完善主办银行制度的前提条件和制度基础 | 第49-51页 |
·建立公正和效率的司法机制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