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国内外产融结合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选电网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产融结合的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关于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国外早期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对国内外产融结合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文研究架构 | 第17-19页 |
2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理论研究 | 第19-29页 |
·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资源论分析 | 第19-21页 |
·基于资源的公司观(RVB)理论概述 | 第19-21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资源论的动因分析 | 第21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内部理论化分析 | 第21-24页 |
·关于交易费用理论及其应用的概述 | 第22-23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内部化的动因分析 | 第23-24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价值链分析 | 第24-27页 |
·价值链理论概述 | 第24-26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目的是为主业提供服务,促进主业发展 | 第26-27页 |
·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分析 | 第27-29页 |
·协同效应理论概述 | 第27页 |
·以企业年金为例说明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的协同效益 | 第27-29页 |
3 国内外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状况 | 第29-37页 |
·GE集团产融结合分析 | 第29-31页 |
·GE金融历史沿革及各时期的产品类型 | 第29-30页 |
·GE金融对GE集团的利润贡献 | 第30页 |
·GE金融的组织架构图 | 第30-31页 |
·GE产融结合案例对我国电网企业的启示 | 第31页 |
·三菱集团产融结合分析 | 第31-34页 |
·三菱集团产融结合现状 | 第32页 |
·三菱集团金融平台构建过程 | 第32-34页 |
·三菱集团案例对电网企业的启示 | 第34页 |
·中粮集团产融结合分析 | 第34-36页 |
·中粮集团简介 | 第35页 |
·中粮集团产融结合过程 | 第35-36页 |
·国内外产融结合案例对电网企业的启示 | 第36-37页 |
4 中国电网企业产融结合状况 | 第37-39页 |
·国家电网公司产融结合状况 | 第37页 |
·国家电网公司产融结合存在问题 | 第37-39页 |
·缺乏对金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金融平台 | 第37-38页 |
·基本成员之间的协同效应亟待拓展 | 第38页 |
·下属单位参股金融机构亟待进行股权清理 | 第38页 |
·对于持有的上市金融机构股权亟待统筹考虑减持变现 | 第38-39页 |
5 中国电网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 第39-53页 |
·搭建金融平台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 第39-40页 |
·打造金融平台是防范金融企业风险的需要 | 第40页 |
·打造金融平台是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 第40-41页 |
·打造金融平台是整合金融资源的重要保障 | 第41页 |
·电网企业搭建金融平台的几种模式选择 | 第41-52页 |
·产融结合的金融平台模式选择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 第41-44页 |
·产融结合的金融平台模式选择之—财务公司 | 第44-47页 |
·产融结合的金融平台模式选择之—信托公司 | 第47-49页 |
·产融结合的金融平台模式选择之—组建资产管理公司 | 第49-52页 |
·国内产融结合金融平台管控模式比较 | 第52-53页 |
6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