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公司法人格名称之否认 | 第9-18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概念 | 第9-10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格名称表述有混淆公司法人格独立与股东有限责任之嫌 | 第10-18页 |
一、公司法人人格发展阶段 | 第11-13页 |
二、法人人格本质 | 第13-14页 |
三、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的特征 | 第14-17页 |
四、公司法人格否认有混淆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之嫌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场合之否认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场合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具体适用之否认 | 第19-27页 |
一、对“资本不足”之否认 | 第19-22页 |
二、对“不正当控制”之否认 | 第22-25页 |
三、对“规避合同或法律义务”之否认 | 第25-26页 |
四、对“公司法人格形骸化”之否认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公司法人格否认合理性之否认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公平正义性之否认 | 第27-29页 |
一、有限责任的弊端 | 第27-28页 |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对股东的公平正义存在疑问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制度不容否认 | 第29-32页 |
一、降低投资风险作用 | 第30页 |
二、聚集资本作用 | 第30-31页 |
三、促进公司内部管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提高公司管理效力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会对有限责任制度造成损害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土壤之否认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我国缺乏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司法土壤 | 第34-39页 |
一、我国不存在判例法 | 第34-36页 |
二、我国法官审判制度尚不完善 | 第36-39页 |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现阶段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条件尚未成熟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早期引入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大陆法系国家亦倾向于限制其适用 | 第40页 |
第四节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地位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