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豆类作物论文--绿豆论文

绿豆降血糖活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绿豆的化学成分第14-15页
   ·绿豆的药用作用第15-19页
     ·抗氧化作用第15页
     ·抗肿瘤作用第15-16页
     ·抗菌、抑菌作用第16页
     ·降血脂作用第16-17页
     ·解毒作用第17页
     ·放射保护作用第17-18页
     ·抑制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第18页
     ·抗疲劳作用第18-19页
   ·降血糖食品研究进展第19-22页
     ·苦荞的降血糖作用第19页
     ·豆类的降血糖作用第19-20页
     ·南瓜多糖的降血糖作用第20-21页
     ·苦瓜的降血糖作用第21-2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绿豆降血糖成分提取方法研究第23-40页
   ·牡荆素及异牡荆素含量测定第23-30页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3页
     ·溶液的配制第23-24页
     ·色谱条件第24页
     ·牡荆素方法学考察第24-27页
     ·异牡荆素方法学考察第27-30页
   ·D-手性肌醇含量测定第30-34页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0页
     ·溶液的配制第30-31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D-手性肌醇方法学考察第31-34页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第34-35页
     ·对牡荆素、异牡荆素分析第34-35页
     ·对D-手性肌醇分析第35页
   ·绿豆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第35-38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8页
   ·讨论第38-40页
     ·绿豆降血糖组分分析第38-39页
     ·绿豆提取工艺优化第39-40页
第三章 绿豆核心种质牡荆素、异牡荆素、D-手性肌醇含量测定及D-手性肌醇的生物富集第40-59页
   ·绿豆核心种质牡荆素、异牡荆素、D-手性肌醇含量测定第40-57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实验结果第41-57页
   ·D-手性肌醇的生物富集第57-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仪器设备第57页
     ·试验方法第57页
     ·试验结果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第四章 绿豆芽降血糖活性研究第59-6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59页
     ·仪器设备第59页
     ·试验方法第59-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5页
     ·体内降血糖活性结果第60-65页
   ·讨论第65-69页
     ·绿豆芽提取物对血糖的影响第65-66页
     ·模型鼠的选择第66页
     ·口服糖耐量第66页
     ·C-肽含量测定第66-67页
     ·胰高血糖素含量测定第67页
     ·绿豆芽降血糖作用机制第67-69页
第五章 绿豆芽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第69-81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1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69页
     ·仪器设备第69页
     ·试验方法第69-71页
   ·试验结果第71-79页
     ·对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第71-72页
     ·对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第72-73页
     ·对尿素氮水平的影响第73页
     ·对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第73-76页
     ·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第76-78页
     ·对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第78-79页
   ·讨论第79-81页
     ·降血脂和改善肾功能作用第79页
     ·对胰岛、肝、肾组织的作用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1-83页
   ·绿豆提取工艺优化条件第81页
   ·绿豆核心种质降糖物质含量测定及生物富集D-手性肌醇第81页
   ·绿豆芽具有降低血糖活性,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历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石油进口三个主要来源地的风险比较
下一篇: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