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9-18页 |
第一节 未注册商标概述 | 第9-14页 |
一、未注册商标的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二、未注册商标的产生原因 | 第10-12页 |
三、未注册商标的特征 | 第12-13页 |
四、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正当性 | 第14-16页 |
一、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 第14-15页 |
二、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现实基础在于实际生活中的大量存在具有合理性 | 第15页 |
三、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法律基础是我国实行商标自愿注册制度 | 第15页 |
四、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还在于其本身作为商标的事实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需要 | 第16-17页 |
二、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 | 第17页 |
三、未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需要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考察 | 第18-2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对未注册商标的立法状况 | 第18-19页 |
一、英国有关未注册商标的规定 | 第18页 |
二、美国的有关规定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对未注册商标的立法状况 | 第19-20页 |
一、德国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19页 |
二、法国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19-20页 |
三、日本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0页 |
第三节 未注册商标的国际保护 | 第20-22页 |
一、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国际保护 | 第20-21页 |
二、其他未注册商标的国际保护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路径选择及实践 | 第22-41页 |
第一节 我国《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2-26页 |
一、1982年《商标法》颁布至1993年《商标法》的第一次修改 | 第22-24页 |
二、2001年《商标法》的第二次修改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我国其他法律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6-31页 |
一、《民法通则》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6-27页 |
二、《著作权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7-29页 |
三、《专利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9页 |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实践 | 第31-36页 |
一、1982年《商标法》颁布至1993年《商标法》第一次修改前 | 第31-32页 |
二、1993年《商标法》第一次修改至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前 | 第32-33页 |
三、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后 | 第33-36页 |
第四节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及实践之评析 | 第36-41页 |
一、未注册商标没有获得独立的法律地位 | 第36-37页 |
二、商标注册后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善意使用无法保护 | 第37页 |
三、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不够 | 第37-41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法律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建议 | 第41-47页 |
第一节 明确规定未注册商标的法律地位 | 第41-43页 |
一、规定受保护未注册商标的范围 | 第41-42页 |
二、明确规定未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规定未注册商标的权利内容 | 第43-45页 |
一、授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商标申请优先权 | 第44页 |
二、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继续使用权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 | 第45-47页 |
一、给予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驰名商标相同的法律地位 | 第45页 |
二、完善《刑法》中的有关规定 | 第45-46页 |
三、完善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行政保护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