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规模与现状 | 第9-16页 |
三、论文中的部分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20世纪20年代至抗战爆发前甘肃农村经济——传统因素的衰落和近代因素的萌芽 | 第19-48页 |
(一) 20世纪20年代至抗战爆发前甘肃农村经济的衰落 | 第19-30页 |
1、耕地面积的萎缩与地价的贬值 | 第19-24页 |
2、农村副业经济的凋敝 | 第24-27页 |
3、农村劳力的流失和人口整体水平的停滞 | 第27-28页 |
4、农村金融的极度枯竭 | 第28-30页 |
(二) 甘肃农村经济衰败之原因 | 第30-43页 |
1、中央政府职能之缺失 | 第30-32页 |
2、军队的破坏 | 第32-33页 |
3、苛政的压榨 | 第33-37页 |
4、烟毒的祸害 | 第37-39页 |
5、高利贷的残酷剥夺 | 第39-40页 |
6、超经济强制下的农村土地租佃关系 | 第40-41页 |
7、自然因素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三) 近代农业经济萌芽 | 第43-48页 |
1、近代农业技术的初步引入 | 第43-45页 |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 第45-48页 |
二、抗战时期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 第48-71页 |
(一) 发展背景 | 第48-49页 |
(二)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国家资本的投入 | 第49-50页 |
(三) 甘肃农业迈入全面转型时期 | 第50-62页 |
1、近代农村借贷体系的建立 | 第50-53页 |
2、灌溉水利事业的发展 | 第53-54页 |
3、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 | 第54-62页 |
(四) 农村副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62-65页 |
1、纺织业的发展 | 第62-63页 |
2、农区畜牧业的稳定增长 | 第63-65页 |
(五)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第65-71页 |
1、保证粮食供需和兵源补充 | 第65-67页 |
2、稳定物价与社会秩序 | 第67-68页 |
3、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 第68-69页 |
4、为工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原料 | 第69-71页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