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沙地主要草本植物生物量与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植被恢复的综述 | 第8-9页 |
| ·生物量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 ·分布格局的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2 研究地概况及数据调查 | 第17-27页 |
| ·自然概况 | 第17-19页 |
| ·数据来源 | 第19-23页 |
| ·标准地设置 | 第19页 |
| ·样地基本因子调查 | 第19页 |
| ·样地乔木、灌木、草本等因子调查 | 第19-21页 |
| ·生物量调查 | 第21-22页 |
| ·外业调查精度及结果处理 | 第22页 |
| ·航片的收集 | 第22-23页 |
| ·数据整理 | 第23-27页 |
| ·样地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 ·航片的处理 | 第24-2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 ·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单株生物量模型中的自变量的确定 | 第27页 |
| ·单株生物量模型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 ·单株生物量模型的设计 | 第28页 |
| ·生物量的预测 | 第28页 |
|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第28-30页 |
| ·重要值调查 | 第28-29页 |
| ·聚集度指标 | 第29-30页 |
| ·回归模型估计及经验公式法 | 第30页 |
| ·聚集原因分析 | 第30页 |
| ·草本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56页 |
| ·草本生物量模型及预估 | 第33-41页 |
| ·单株生物量模型 | 第33-40页 |
| ·内蒙古草本单株生物量模型汇总与分析 | 第40页 |
| ·草本生物量预测 | 第40-41页 |
| ·内蒙古草本种群分布格局 | 第41-51页 |
| ·种群重要值 | 第41页 |
| ·种群分布格局 | 第41-48页 |
| ·I-wao M*与x回归方程 | 第48-49页 |
| ·Taylor幂法则模型 | 第49-50页 |
| ·聚集原因 | 第50-51页 |
| ·革本生物量预测模型 | 第51-56页 |
| ·聚集度指标法 | 第51-53页 |
| ·航片法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建议与讨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