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关于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0-12页 |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0-11页 |
·甘蓝型油菜角果长度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 第11-12页 |
·常见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和原理 | 第12-14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定义 | 第12页 |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分子标记的类型 | 第13页 |
·SSR标记 | 第13-14页 |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页 |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14-15页 |
·亲本的选择 | 第15页 |
·做图群体的分类 | 第15页 |
·遗传图谱的制作 | 第15-16页 |
·遗传图距和作图函数 | 第16页 |
·构建图谱的应用软件 | 第16页 |
·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研究 | 第17-21页 |
·QTL定位 | 第17-20页 |
·QTL定位的原理 | 第17页 |
·QTL定位的方法 | 第17-20页 |
·单一标记分析法 | 第18-19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19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19-20页 |
·混和线性模型 | 第20页 |
·QTL分析的相关软件 | 第20页 |
·甘蓝型油菜QTL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田间试验 | 第22-23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角果性状考察及分析 | 第23页 |
·分子标记研究 | 第23-27页 |
·分析群体 | 第23页 |
·F_2群体D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23-24页 |
·微卫星DNA(SSR)分析 | 第24-27页 |
·微卫星(SSR)标记来源 | 第24页 |
·SSR反应体系 | 第24页 |
·PCR反应程序 | 第24-25页 |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25-26页 |
·凝胶的制备 | 第25页 |
·电泳 | 第25页 |
·银染和显影 | 第25-26页 |
·SSR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第26-27页 |
·带型数据分析 | 第26页 |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26页 |
·QTL定位 | 第26-2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亲本及正反交F_1代角果长度比较 | 第27页 |
·F_2群体的角果、果身、果喙长度的变异分析 | 第27-30页 |
·遗传力分析 | 第27-28页 |
·F_2群体的角果、果身、果喙长度频数分布 | 第28-29页 |
·F_2角果长、果身长、果喙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微卫星(SSR)标记分析 | 第30-31页 |
·标记连锁分析及图谱的构建 | 第31-35页 |
·角果长、果身长、果喙长性状的QTL定位 | 第35-40页 |
·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角果长度及相关性状性状的QTL定位 | 第35-38页 |
·用单标记法对角果长度及相关性状性状的QTL定位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关于油菜角果长、果身长、果喙长的遗传 | 第40页 |
·本研究中构建的遗传图谱的与油菜标准图谱的比对情况 | 第40页 |
·角果长、果身长、果喙长性状表型与分子间的相关性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