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题整理归纳 | 第17-36页 |
第一节 分类标准 | 第17-18页 |
一、内容上的划分 | 第17-18页 |
(一) 题材对象角度 | 第17页 |
(二) 文章构成角度 | 第17-18页 |
(三) 报道的“地理认识层次”角度 | 第18页 |
二、形式上划分 | 第18页 |
(一) 体裁 | 第18页 |
(二) 其他表达方式 | 第18页 |
第二节 选题风格特点 | 第18-22页 |
一、立足中国、关注西部 | 第18-20页 |
二、自然人文、双管齐下 | 第20-22页 |
第三节 选题变化规律 | 第22-30页 |
一、内容上的变化 | 第22-25页 |
(一) 选题变化总体情况 | 第22-23页 |
(二) 内容信息量由少变多 | 第23-25页 |
二、形式上的变化 | 第25-30页 |
(一) 报道形式由“散”到“整” | 第25-26页 |
(二) 表达方式由刻板到生动 | 第26-30页 |
第四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选题原则 | 第30-36页 |
一、差异化原则 | 第30-33页 |
(一) 时空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二) 视角上的差异 | 第32-33页 |
二、综合化原则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题变化原因分析 | 第36-57页 |
第一节 杂志选题变化的理论动因 | 第36-46页 |
一、传播学的引入与媒介功能的转变 | 第36-39页 |
二、地理学的影响与共同使命的促进 | 第39-46页 |
(一) 地理学科发展的影响 | 第39-42页 |
(二) 共同使命的促进 | 第42-46页 |
第二节 杂志选题变化的现实动因 | 第46-53页 |
一、杂志外部环境的变化 | 第46-50页 |
(一) 技术的推动 | 第47-48页 |
(二) 市场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三) 政策的引导 | 第49-50页 |
二、杂志受众群体的变化 | 第50-53页 |
第三节 杂志自身因素 | 第53-57页 |
第四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同类杂志的比较 | 第57-68页 |
第一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国家地理”类杂志 | 第57-59页 |
第二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同类杂志选题的比较 | 第59-62页 |
一、相同之处 | 第59-60页 |
二、不同之处 | 第60-62页 |
(一) 关注自然地理题材的科学性 | 第60-61页 |
(二) 有意把握选题报道的关联性 | 第61页 |
(三) 更加重视题材制作的原创性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选题的比较优势 | 第62-68页 |
一、强大的科学背景 | 第62-63页 |
二、专业的采编人员 | 第63-64页 |
三、高度的策划意识和制作水准 | 第64-68页 |
余论 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 | 第68-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