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8-10页 |
二、苏绣艺术和汉字装饰艺术的概述 | 第10-19页 |
(一) 苏绣艺术的艺术特色 | 第10-15页 |
(二) 汉字装饰艺术的艺术特色 | 第15-18页 |
(三) 苏绣艺术与汉字装饰艺术的主要相通之处 | 第18-19页 |
三、浅析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所反映的当时吴地的民俗装饰特色 | 第19-30页 |
(一) 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同时代我国其它主要绣种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19-25页 |
1、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湘绣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19-21页 |
2、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蜀绣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1-23页 |
3、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粤绣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3-24页 |
4、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京绣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4-25页 |
(二) 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同时代苏州地区其它主要民间艺术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5-30页 |
1、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缂丝、织锦等丝织品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5-26页 |
2、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剪纸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6页 |
3、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桃花坞年画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6-27页 |
4、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苏州园林艺术中寿字装饰的比较 | 第27-30页 |
四、浅析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风格 | 第30-47页 |
(一) 清中后期至辛亥革命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风格 | 第30-37页 |
1、清中后期至辛亥革命苏绣艺术的发展 | 第30-32页 |
2、清中后期至辛亥革命各类主要绣品中寿字装饰的特色 | 第32-34页 |
3、清中后期至辛亥革命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特色 | 第34-36页 |
4、清中后期至辛亥革命苏绣寿字装饰的流行样式 | 第36-37页 |
(二) 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风格 | 第37-40页 |
1、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苏绣艺术的发展 | 第37-38页 |
2、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各类主要绣品中寿字装饰的特色 | 第38-39页 |
3、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前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特色 | 第39-40页 |
(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风格 | 第40-42页 |
1、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苏绣艺术的发展 | 第40-41页 |
2、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各类主要绣品中寿字装饰的特色 | 第41页 |
3、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苏绣寿字装饰的艺术特色 | 第41-42页 |
(四) 比较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在不同绣品中的表现形式 | 第42-45页 |
1、服饰品 | 第42-44页 |
2、陈设品 | 第44页 |
3、其它生活用品 | 第44-45页 |
(五) 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的装饰特色 | 第45-47页 |
1、构成形式 | 第45页 |
2、造型变化 | 第45-46页 |
3、色彩处理 | 第46页 |
4、材料与技法 | 第46-47页 |
五、浅析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存在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条件 | 第47-49页 |
(一) 江南发达的经济条件 | 第47页 |
(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 | 第47页 |
(三) 政治背景及生活方式 | 第47页 |
(四) 当地的历史遗风及民俗文化 | 第47-49页 |
六、由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引发的思考 | 第49-51页 |
(一) 雅文化与俗文化 | 第49-50页 |
(二) 近现代苏绣寿字装饰与现代设计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图 | 第56-68页 |
附注 | 第68-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