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角下的反洗钱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第11页 |
| ·研究的视角、框架及方法 | 第11-13页 |
| ·研究的视角 | 第11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 ·本文的创新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洗钱的手法与反洗钱的方式 | 第15-19页 |
| ·洗钱 | 第15-16页 |
| ·洗钱的概念 | 第15页 |
| ·洗钱的过程 | 第15-16页 |
| ·洗钱的手法 | 第16页 |
| ·反洗钱 | 第16-19页 |
| ·反洗钱的概念 | 第16-17页 |
| ·反洗钱的过程 | 第17页 |
| ·反洗钱的方式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反洗钱国内外现状比较分析 | 第19-28页 |
| ·国内外反洗钱的现状 | 第19-25页 |
| ·反洗钱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19-22页 |
| ·反洗钱的运行机制 | 第22-25页 |
| ·国外反洗钱的经验总结 | 第25-26页 |
| ·国外反洗钱对我国的启示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 | 第28-33页 |
| ·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机制 | 第28-29页 |
| ·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 第28页 |
|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 第28页 |
| ·大额交易报告制度 | 第28页 |
| ·交易记录保存制度 | 第28-29页 |
| ·我国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 ·反洗钱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 第29页 |
| ·反洗钱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 第29-30页 |
| ·金融机构的事后监督不力 | 第30页 |
| ·反洗钱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 | 第30-32页 |
| ·反洗钱人才匮乏 | 第30页 |
| ·反洗钱金融监管部门缺乏配合 | 第30页 |
| ·反洗钱的成本大于收益 | 第30-32页 |
| ·推进反洗钱内部控制建设的途径 | 第32-33页 |
| ·反洗钱专业人才的“培”“引”结合 | 第32页 |
| ·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处理好约束和激励的关系 | 第32页 |
| ·发挥审计在反洗钱内控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反洗钱审计机制 | 第33-45页 |
| ·反洗钱审计机制的一般分析 | 第33-34页 |
| ·反洗钱审计的构建基础 | 第33页 |
| ·反洗钱审计的重点 | 第33-34页 |
| ·反洗钱中的内部审计 | 第34-39页 |
| ·银行内部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必要性 | 第34页 |
| ·银行内部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具体操作 | 第34-39页 |
| ·反洗钱中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 第39-42页 |
| ·注册会计师参与反洗钱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 ·注册会计师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具体操作 | 第41-42页 |
| ·反洗钱中的政府审计 | 第42-45页 |
| ·政府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 ·政府审计参与反洗钱的具体操作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45-47页 |
| ·案例一:原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贪污洗钱案 | 第45-46页 |
| ·案例二:以洗钱罪定罪判决第一案 | 第46-47页 |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几点建议 | 第47-50页 |
|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 ·几点建议 | 第48-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