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推进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18-19页 |
·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需要 | 第19页 |
·城市的科学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19-20页 |
·对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研究不多 | 第20-21页 |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5-41页 |
·概念辨析 | 第25-27页 |
·农业产业链的相关概念 | 第25页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相关概念 | 第25-26页 |
·农业供应链的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产业链研究现状综述 | 第27-28页 |
·国外产业链研究 | 第27-28页 |
·国内产业链研究 | 第28页 |
·农业产业链研究现状综述 | 第28-31页 |
·国外农业产业链研究现状综述 | 第28-29页 |
·国内农业产业链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9-31页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31-32页 |
·国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研究现状综述 | 第31页 |
·国内“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研究现状综述 | 第31-32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32-40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 第34-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理念与优劣势分析 | 第41-66页 |
·产业链的内涵 | 第41-42页 |
·产业链的概念 | 第41页 |
·产业链的内涵 | 第41-42页 |
·农业产业链的内涵 | 第42-52页 |
·从涉农产业网、农业产业链到农业产业链环 | 第42-44页 |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 第44-48页 |
·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类型:自组织理论的解释 | 第48-52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52-60页 |
·农业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的理论解释 | 第52-53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53-56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经济效应 | 第56-60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现实途径 | 第60-62页 |
·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链的一种形式 | 第60-61页 |
·构建贸工农产业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现实选择 | 第61-62页 |
·两种农业产业链形式的优劣势分析 | 第62页 |
·农业产业链的风险分析 | 第62-64页 |
·物流约束性及路径复杂性 | 第63页 |
·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 | 第63页 |
·供应商构成的特殊性 | 第63-64页 |
·需求的敏感性和个性化趋势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66-75页 |
·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阶段 | 第66-67页 |
·我国农业产业链已取得的成就 | 第67-69页 |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 第67页 |
·农业产业链组织快速发展 | 第67-68页 |
·农业产业链利益机制渐趋完善 | 第68页 |
·农业产业链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增强 | 第68-69页 |
·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 第69页 |
·我国农业产业链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 第69-74页 |
·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竞争无序,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相对弱势 | 第69-70页 |
·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中受益少 | 第70页 |
·农业供应链物流不畅,农产品生产者对接市场存在障碍 | 第70-71页 |
·城乡市场壁垒大量存在,区域农业产业链存在“中断”的现象 | 第71页 |
·农村投资环境不佳,农业产业链构建中存在隐性交易 | 第71-73页 |
·农业比较效益低,促进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以工促农分析 | 第75-107页 |
·农业产业链中的“工”、“农”环节分析 | 第75-82页 |
·农业产业链中“农”的环节 | 第75-78页 |
·农业产业链中“工”的环节 | 第78-79页 |
·农业与涉农产业的供应链关系 | 第79-82页 |
·以工促农分析 | 第82-96页 |
·从农业产业链到龙头企业供应链 | 第82-84页 |
·以工促农的基本途径 | 第84-89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动力与路径 | 第89-96页 |
·以工促农的微观实现模式 | 第96-106页 |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基本模式 | 第96-99页 |
·农业供应链管理平台的组建与运行 | 第99-100页 |
·农业供应链联盟的组织运作模式 | 第100-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6章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的以城带乡分析 | 第107-124页 |
·农业产业链中的“城”、“乡”地域分析 | 第107-112页 |
·农业产业链的“城市”地域分析 | 第107-108页 |
·农业产业链的“乡村”地域分析 | 第108-111页 |
·“城”、“乡”地域差异与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 第111-112页 |
·以城带乡分析 | 第112-117页 |
·农业产业链在城乡之间的中断 | 第113-115页 |
·市场驱动力与“以城带乡”路径的选择 | 第115-116页 |
·农业产业链区域构建的基本方法 | 第116-117页 |
·以城带乡的实现模式 | 第117-123页 |
·区域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以城带乡”机制 | 第117-119页 |
·农业产业链城乡间构建进程中的产业地域分工 | 第119-120页 |
·农业产业链城乡间构建的基本模式 | 第120-121页 |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以城带乡”的运作模式 | 第121-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7章 农业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 | 第124-132页 |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要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 | 第124-126页 |
·树立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业发展理念 | 第124页 |
·延伸、修补与整合农业产业链 | 第124-125页 |
·构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平台 | 第125页 |
·优化农村的投资环境 | 第125-126页 |
·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链品牌管理 | 第126页 |
·建立城乡间、工农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 第126页 |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 第126-128页 |
·推广农户公司化的组织机制 | 第127页 |
·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 第127页 |
·加大对农民利益保护的力度 | 第127-128页 |
·增强农业产业链主体的活力 | 第128-129页 |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 第128页 |
·壮大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 | 第128页 |
·有效激活涉农行业协会的活力 | 第128-129页 |
·发展农业产业链构建的关键环节 | 第129-131页 |
·发展城市涉农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 | 第129页 |
·发展郊区城镇 | 第129-130页 |
·完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协同作用机制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8章 上海松江区浦南片区的农业发展研究 | 第132-150页 |
·上海松江区浦南片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农业定位 | 第132-138页 |
·影响浦南片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33-134页 |
·浦南片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发展现代农业 | 第134-135页 |
·浦南片区农业产业链的区域结构 | 第135-136页 |
·促进浦南农业产业链构建的组织模式 | 第136-138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 第138-145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基本思路 | 第138-141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产业架构 | 第141-142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的区域延伸思路 | 第142-143页 |
·推进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的政策建议 | 第143-145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的整合 | 第145-149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基本思路 | 第145-146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整合的产业架构 | 第146-147页 |
·浦南片区的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区域架构 | 第147-148页 |
·促进浦南片区农业产业链整合的政策建议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50-154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150-152页 |
·研究结论 | 第150-15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1-152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