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关于妇女贫困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2-15页 |
·国外对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2-13页 |
·国内对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3-15页 |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农村妇女贫困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25页 |
·贫困内涵的界定 | 第18-20页 |
·贫困的外延 | 第20-23页 |
·测量贫困的程度: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 第20-22页 |
·贫困涉及的内容:物质贫困和人文贫困 | 第22-23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特征和类型 | 第23-25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类型 | 第23-24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特征 | 第24-25页 |
第3章 农村妇女贫困的现状 | 第25-43页 |
·农村妇女的物质贫困 | 第25-32页 |
·收入状况 | 第25-28页 |
·时间贫困 | 第28-29页 |
·社会保障状况 | 第29-30页 |
·消费状况 | 第30-32页 |
·居住状况 | 第32页 |
·农村妇女的人文贫困 | 第32-43页 |
·权利贫困 | 第32-41页 |
·知识贫困 | 第41-43页 |
第4章 农村妇女贫困的原因分析 | 第43-49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制度因素 | 第43-46页 |
·计划生育制度 | 第43页 |
·农村土地保障制度 | 第43-44页 |
·严格的户籍制度 | 第44-45页 |
·教育制度 | 第45-46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历史文化因素 | 第46-47页 |
·文化习俗的制约 | 第46页 |
·农村家庭传统习俗的制约 | 第46-47页 |
·妇女自身因素的制约 | 第47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地理因素 | 第47页 |
·农村妇女贫困的权利因素 | 第47-49页 |
第5章 农村妇女减贫的主要框架 | 第49-56页 |
·转变"自我边缘化"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 第49页 |
·政府把贫困妇女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 第49-51页 |
·政府为农村妇女尤其是贫困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 第50页 |
·加大女性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 | 第50页 |
·有意识的提高政府官员中女性的比例 | 第50-51页 |
·积极发挥政府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 第51-52页 |
·提供有效信息 | 第52页 |
·提供技能培训 | 第52页 |
·提供资源平台 | 第52页 |
·加强媒体对女性的关注 | 第52-53页 |
·提高农村贫困妇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水平 | 第53页 |
·制定性别政策目标和相关机制 | 第53-56页 |
·完善土地制度以及其它制度性规定 | 第54页 |
·减少妇女无偿劳动时间 | 第54-55页 |
·加强性别预算、区分性别数据的统计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7-59页 |
·妇女贫困线标准的制定 | 第57页 |
·对农村妇女的减贫策略 | 第57-58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