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强度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论第9-15页
   ·问题提出的背景第9-12页
     ·当前成就动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9-11页
     ·本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第11-1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3页
   ·本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13-15页
     ·理论意义第13-14页
     ·实践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有关研究动态第15-30页
   ·成就动机及其强度的研究历史第15-20页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期望×价值理论第15-19页
     ·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第19-20页
     ·大百科全书对动机强度界定第20页
   ·其它相关理论第20-27页
     ·自我效能第20-21页
     ·学习策略第21-22页
     ·成就目标第22-23页
     ·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第23-24页
     ·个别差异第24-25页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第25-27页
     ·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第27页
   ·成就动机强度的研究动态第27-28页
   ·成就动机强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的研究进程第28-30页
     ·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强度的相关性的研究动态第28-29页
     ·学习策略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的研究动态第29-30页
第三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强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第30-67页
   ·研究的问题第30页
   ·研究过程第30-41页
     ·问卷的编制第30-40页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40-41页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41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41-67页
     ·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分问卷的总体答题情况第41-44页
     ·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强度的现状第44-48页
     ·成就动机强度水平的年级差异分析第48-56页
     ·成就动机强度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第56-61页
     ·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其物理学习动机强度的差异研究第61-65页
     ·成就动机强度水平的学校差异研究第65-67页
第四章 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强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第67-81页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第67-70页
     ·问卷编制的主要参考第67页
     ·自我效能统计结果第67-68页
     ·各成就动机组的自我效能得分统计及分析第68-70页
   ·物理学习策略第70-74页
     ·问卷编制的主要参考第70-71页
     ·物理学习策略统计及分析第71-72页
     ·各成就动机组的物理学习策略得分统计第72-74页
   ·成就目标的定向第74-79页
     ·问卷编制的主要参考第74-75页
     ·成就目标统计结果第75页
     ·各组的成就目标得分的统计及分析第75-79页
   ·各成就动机组的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第79-81页
第五章 其它第81-89页
   ·对物理学习期望与价值的现状调查第81-82页
   ·成就归因第82-84页
   ·成就动机水平判别表的建立第84页
   ·不同时期的成就动机个案追踪第84-86页
   ·关于自我-增强动机、避免失败动机的信度问题的分析第86-89页
第六章 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第89-91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89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3页
附录第93-116页
 附录一、认知动机测试题第93-94页
 附录二、中学生物理学习附属动机测试题第94-95页
 附录三、自我-增强动机测试题第95-96页
 附录四、追求成功动机测试题第96-97页
 附录五、避免失败动机测试题第97-98页
 附录六、物理学习自我效能分问卷第98-99页
 附录七、物理学习策略分问卷第99-100页
 附录八、物理成就目标定向分问卷第100-101页
 附录九、成就归因分问卷第101-102页
 附录十、中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总问卷第102-106页
 附录十一、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期望-价值开放式问卷第106-107页
 附录十二、高一学生物理学习期望与价值调查中的开放式问题的统计第107-112页
 附录十三、个案追踪-访谈记录第112-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龙颗粒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
下一篇: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