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盆地沉积特征与岩性油气藏勘探--以柴西南古近纪盐湖盆地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8-32页 |
·构造特征 | 第18-25页 |
·构造演化 | 第18-20页 |
·主要断裂特征 | 第20-24页 |
·构造单元划分 | 第24-25页 |
·地层特征 | 第25-29页 |
·古近系地层岩性简述 | 第25-27页 |
·新近系地层岩性简述 | 第27-29页 |
·储盖组合及成藏特征 | 第29-32页 |
3 盐湖盆地形成条件分析 | 第32-46页 |
·柴达木现代盐湖盆地的形成条件 | 第32-34页 |
·湖泊的封闭性 | 第32-33页 |
·湖泊的强蒸发性 | 第33页 |
·盐湖盆地盐类来源 | 第33-34页 |
·盐湖盆地的成因模式与判别 | 第34-39页 |
·盐湖盆地的成因模式 | 第34-35页 |
·盐湖盆地的判别方法 | 第35-39页 |
·柴西南古近纪盐湖盆地特征 | 第39-46页 |
·岩性特征 | 第40-41页 |
·古生物特征 | 第41页 |
·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46页 |
4 古近系层序地层对岩性圈闭的控制 | 第46-80页 |
·层序地层理论概述 | 第46-54页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 第47-50页 |
·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发展概述 | 第50-51页 |
·柴达木盆地及盐湖盆地层序地层研究现状 | 第51-54页 |
·柴西南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 | 第54-65页 |
·层序界面级别划分和成因类型 | 第54-62页 |
·最大湖泛面识别标志 | 第62-63页 |
·盐湖盆地层序识别 | 第63-65页 |
·古近系层序地层系统 | 第65-71页 |
·测井层序分析 | 第66-70页 |
·地震层序分析 | 第70-71页 |
·柴西南古近系层序发育模式 | 第71-74页 |
·层序对岩性圈闭的控制 | 第74-80页 |
·A/S值与层序旋回结构 | 第74-76页 |
·层序旋回结构与岩性圈闭的发育 | 第76-78页 |
·层序长期旋回与油气分布关系 | 第78-80页 |
5 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 | 第80-103页 |
·古近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80-85页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80-84页 |
·沉积物源分析 | 第84-85页 |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85-90页 |
·沉积体系展布与有利储层分布 | 第90-96页 |
·沉积体系的分类 | 第91-93页 |
·沉积演化及沉积体系的展布 | 第93-96页 |
·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 第96-103页 |
·储层特征 | 第96-100页 |
·有利储层分布 | 第100-103页 |
6 盐湖盆地岩性油气藏控制因素分析 | 第103-124页 |
·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与类型 | 第103-111页 |
·岩性油气藏主控因素 | 第103-109页 |
·柴西南岩性油气藏类型 | 第109-111页 |
·岩性油气藏预测 | 第111-124页 |
·岩性油气藏综合预测概述 | 第111-118页 |
·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预测 | 第118-124页 |
7 结论 | 第124-127页 |
图版及说明 | 第127-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3页 |
发表论文、参加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143-145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