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力学性能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页 |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事故及诱因分析 | 第11-15页 |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事故案例 | 第11-14页 |
| ·模板支架倒塌事故原因分析 | 第14-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模板支架的构造组成 | 第24-29页 |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组成 | 第24-25页 |
|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构配件 | 第25-27页 |
| ·模板 | 第25页 |
| ·钢管 | 第25页 |
| ·扣件 | 第25-26页 |
| ·底座 | 第26-27页 |
| ·我国现行规范中对扣件的技术要求 | 第27-28页 |
| ·几何尺寸 | 第27页 |
| ·力学性能 | 第27页 |
| ·外观和附件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节点半刚性受扭机制验证试验 | 第29-40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试验目标 | 第29页 |
| ·试验方案及试验试件 | 第29-30页 |
| ·试验方案 | 第29-30页 |
| ·试件设计 | 第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30-32页 |
| ·试验装置 | 第30-32页 |
| ·加载制度 | 第32页 |
| ·试验结果 | 第32-39页 |
| ·弯矩-转角曲线 | 第32-35页 |
| ·小结 | 第35-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节点半刚性受扭机制研究 | 第40-52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半刚性连接的概念 | 第40-44页 |
| ·半刚性连接的分类 | 第40-41页 |
| ·半刚性连接的数值模型 | 第41-44页 |
| ·扣件式模板支架节点半刚性受扭机制的分析模型 | 第44-47页 |
| ·力控制 | 第44-46页 |
| ·力-位移控制 | 第46-47页 |
| ·所提出分析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7-49页 |
| ·力控制 | 第47-48页 |
| ·力-位移控制 | 第48-49页 |
| ·所提出分析模型与已有模型的对比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节点半刚性受扭机制的仿真分析 | 第52-75页 |
| ·ANSYS软件及其仿真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52-53页 |
| ·本文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 第53页 |
| ·材料非线性问题 | 第53页 |
| ·接触非线形分析 | 第53页 |
| ·仿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3-64页 |
| ·扣件节点模型 | 第53-59页 |
| ·模板支架模型 | 第59-64页 |
| ·仿真分析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74页 |
| ·扣件节点 | 第64-71页 |
| ·模板支架 | 第71-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