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唆犯刑事责任的范围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教唆犯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 第7-13页 |
一、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学说概述 | 第7-10页 |
二、我国教唆犯处罚根据的定位 | 第10-13页 |
第二部分 教唆犯的性质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 第13-20页 |
一、教唆犯性质问题的理论聚讼 | 第13-17页 |
二、教唆犯的二重性说的合理性 | 第17-18页 |
三、二重性在教唆犯刑事责任范围上的主要表现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构成单独犯罪的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 第20-26页 |
一、构成单独犯罪的教唆犯的犯罪形态 | 第20-21页 |
二、对“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理解 | 第21-26页 |
第四部分 共同犯罪中教唆犯的刑事责任范围 | 第26-42页 |
一、教唆犯的认识错误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27-30页 |
二、实行过限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三、被教唆人实行减少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32-34页 |
四、被教唆人成立结果加重犯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五、成立转化犯时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35-37页 |
六、犯罪中止对教唆犯刑事责任的影响 | 第37-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论文摘要 | 第51-54页 |
Abstract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