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5页 |
薯蓣皂苷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 | 第1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正文部分 | 第25-77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第一部分 MPD对雌激素依赖性细胞增殖的作用 | 第26-47页 |
试验一 MPD对雌激素依赖性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 | 第26-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试验二 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的生长影响 | 第31-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2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和处理 | 第31-33页 |
·心肌细胞培养 | 第31-32页 |
·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32-33页 |
·细胞的处理 | 第33页 |
3 结果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试验三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MPD对细胞DNA作用的研究 | 第36-42页 |
1 SCGE实验方法相关背景知识 | 第36-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0页 |
·MPD引起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变化 | 第38-40页 |
·图像分析MPD引起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变化 | 第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试验四 MPD对肝脏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 第42-47页 |
实验1 MPD对大鼠红细胞的溶血度实验 | 第42-44页 |
1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2 方法 | 第42-43页 |
·红细胞混悬液制备 | 第42-43页 |
·不同浓度MPD的制备 | 第43页 |
·溶血度测定 | 第43页 |
3 结果 | 第43-44页 |
试验2 MPD对肝脏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 第4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 | 第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二部分 MPD的对心脏组织药理学活性研究 | 第47-61页 |
试验一 MPD对正常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 第47-5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7页 |
2 心肌细胞的分组和处理 | 第47页 |
3 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强度的的测定 | 第47-48页 |
4 结果 | 第48-50页 |
5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试验二 MPD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实验 | 第52-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2 结果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试验三 薯蓣活性成分MPD对离体蛙心功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实验分组 | 第56页 |
·制备离体蛙心 | 第56-57页 |
·观测指标 | 第57页 |
·统计结果处理 | 第57页 |
3 结果 | 第57-59页 |
4 讨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三部分 MPD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61-77页 |
试验一 MPD对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 | 第61页 |
·分组 | 第61页 |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ATP酶测定 | 第61-62页 |
2 结果 | 第62页 |
3 讨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页 |
试验二 MPD对大鼠心肌细胞Ca2+内流的影响实验 | 第63-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2 结果 | 第65-69页 |
·MPD对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 | 第65页 |
·MPD对KCl引起心肌[Ca2+]i变化的结果 | 第65-69页 |
3 讨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试验三 MPD对心肌细胞钙调节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 | 第71-7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1页 |
·心肌细胞的培养同第二部分 | 第71页 |
2 试剂和方法 | 第71-74页 |
·试剂及液体配制 | 第71-72页 |
·仪器 | 第72页 |
·方法 | 第72-74页 |
·统计结果处理 | 第74页 |
3 结果 | 第74-75页 |
4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综述 | 第78-94页 |
性激素对心脏血管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 第78-94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雌激素和雄激素 | 第78-79页 |
2 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分型 | 第79-80页 |
·雌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分型 | 第79页 |
·雄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分型 | 第79-80页 |
3 心血管系统中的性激素受体 | 第80-81页 |
·血管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 | 第80-81页 |
·血管的雄激素受体 | 第80页 |
·心脏中的雌激素受体 | 第80-81页 |
·心脏的雄激素受体 | 第81页 |
4 雌激素的激活途径 | 第81-82页 |
·经典激活途径 | 第81页 |
·不依赖配体的激活 | 第81-82页 |
·雄激素的激活途径 | 第82页 |
5 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心血管效应 | 第82-85页 |
·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 第82-83页 |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第83-84页 |
·对心肌肥厚发生的影响 | 第84页 |
·抑制内皮细胞内皮素-1的产生 | 第84-85页 |
·促进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 | 第85页 |
·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 | 第85页 |
6 雄性激素介导的心血管效应 | 第85-89页 |
·影响细胞内钙水平 | 第85-86页 |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第86-87页 |
·雄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