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21页 |
| ·概述 | 第9-11页 |
| ·菊花的栽培历史和种质资源 | 第9-10页 |
| ·菊花传统分类法 | 第10-11页 |
| ·国外菊花分类法 | 第11页 |
| ·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形态标记 | 第13页 |
| ·细胞学标记 | 第13-14页 |
| ·生化标记 | 第14页 |
| ·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 ·各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15-17页 |
| ·RFLP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5页 |
| ·RAPD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5-16页 |
| ·SCAR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页 |
| ·微卫星标记(SSR)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页 |
|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7页 |
| ·AFLP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18页 |
| ·AFLP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 | 第18-19页 |
| ·菊花品种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现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 ·菊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 ·DNA纯化方法 | 第23页 |
| ·模板 DNA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 第23页 |
| ·菊花AFLP体系 | 第23-26页 |
| ·聚丙烯酞胺凝胶的制备及电泳 | 第26-27页 |
| ·银染程序 | 第27页 |
| ·引物筛选 | 第27-28页 |
|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28-29页 |
| ·所需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9-30页 |
| ·器材 | 第29页 |
| ·试剂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 ·菊花AFLP体系建立中的影响因素 | 第30-36页 |
| ·DNA的提取 | 第30-32页 |
| ·酶切体系 | 第32-33页 |
| ·连接体系 | 第33页 |
| ·预扩增体系 | 第33-34页 |
| ·选择性扩增体系 | 第34-35页 |
| ·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 | 第35-36页 |
| ·引物筛选 | 第36-38页 |
| ·菊花AFLP多态性分析 | 第38-41页 |
| ·菊花多态性分析 | 第38-39页 |
| ·不同引物组合的多态性分析 | 第39页 |
| ·不同菊花品种的特异性位点分析 | 第39-41页 |
| ·相似性分析 | 第41-42页 |
| ·菊花聚类分析 | 第42-45页 |
| 4 讨论 | 第45-47页 |
| ·关于AFLP分子标记技术一些问题的分析 | 第45页 |
| ·关于AFLP技术精度与效率的分析 | 第45-46页 |
| ·关于AFLP技术与传统分类法相结合的分析 | 第46页 |
| ·关于AFLP聚类中部分品种与传统分类法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 5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