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和研究 | 第11-13页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发展及应用 | 第16-19页 |
·管壳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数值模拟模型简介 | 第21-33页 |
·湍流模型 | 第21-28页 |
·微观模拟 | 第21-22页 |
·概率密度函数模拟 | 第22-23页 |
·统观模拟 | 第23-24页 |
·可实现的k—ε模型(Realizable k—ε model) | 第24-28页 |
·气固两相湍流模型 | 第28-32页 |
·单流体模型(无滑移模型) | 第28页 |
·小滑移模型 | 第28-29页 |
·双流体模型 | 第29页 |
·颗粒轨道模型 | 第29页 |
·随机颗粒轨道模型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数值模拟 | 第33-59页 |
·数值计算的基本过程 | 第33-36页 |
·前处理 | 第33-35页 |
·计算求解 | 第35-36页 |
·后处理 | 第36页 |
·弓形折流板和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36-47页 |
·结构参数 | 第36-37页 |
·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模型求解设置 | 第38-39页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不同螺旋角度的比较分析 | 第45-47页 |
·冷态试验比对 | 第47-50页 |
·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冷态试验比对 | 第47-48页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冷态试验比对 | 第48-50页 |
·螺旋折流板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传热模拟 | 第50-57页 |
·结构参数 | 第50-51页 |
·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51页 |
·数值计算相关设置 | 第51-52页 |
·传热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弓形折流板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性能评价 | 第54-56页 |
·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气固分离性能数值模拟 | 第59-80页 |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改进方案 | 第59-61页 |
·改进方案I,II的气固分离模拟与比较 | 第61-69页 |
·改进方案I,II的建模与网格划分 | 第61-62页 |
·离散相的求解设置 | 第62-68页 |
·改进方案I,II的模拟结果比较 | 第68-69页 |
·改进换热器的气固分离模拟与性能分析 | 第69-78页 |
·改进换热器的气固分离模拟求解设置 | 第69-70页 |
·颗粒运动轨迹的描述 | 第70页 |
·颗粒浓度分布 | 第70-73页 |
·颗粒粒径和入口风速对分离效率影响 | 第73-75页 |
·颗粒浓度对分离效率影响 | 第75-78页 |
·改进型换热器换的传热模拟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录A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