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远程光纤传输网络中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必要性 | 第14-16页 |
·以I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对传输带宽的迫切要求 | 第14-15页 |
·电信市场竞争的需要 | 第15页 |
·适应未来网络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影响DWDM系统的因素 | 第16-19页 |
·色散 | 第16-17页 |
·非线性效应 | 第17页 |
·光纤的损耗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W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20-29页 |
·喇曼放大技术 | 第20-22页 |
·喇曼放大器的原理 | 第20-21页 |
·喇曼放大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前向误码校验技术 | 第22-23页 |
·带内FEC技术 | 第22-23页 |
·带外FEC技术 | 第23页 |
·超强FEC技术 | 第23页 |
·动态增益均衡技术 | 第23-24页 |
·色散补偿技术 | 第24-28页 |
·色散补偿光纤技术 | 第25-26页 |
·光纤光栅补偿技术 | 第26-28页 |
·单膜光纤中偏振膜色散补偿技术 | 第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3章 DWDM传输网络的设计 | 第29-41页 |
·光缆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 | 第29-30页 |
·设置路由,设置局站 | 第29页 |
·确定系统的制式和速率 | 第29-30页 |
·光纤选型 | 第30页 |
·选择合适的设备,核实设备的性能指标 | 第30页 |
·系统最大中继距离的计算 | 第30-32页 |
·损耗限制系统 | 第30-31页 |
·色散限制系统 | 第31页 |
·光缆线路富余度和设备富余度 | 第31-32页 |
·传输网络的管理 | 第32-37页 |
·网络管理系统 | 第32-33页 |
·网元管理 | 第33-36页 |
·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 第36-37页 |
·网络保护 | 第37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37页 |
·保护方式的选用 | 第37页 |
·网络性能 | 第37-39页 |
·误码性能 | 第38-39页 |
·抖动性能 | 第39页 |
·供电方式 | 第39-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4章 应用DWDM系统的远程光纤传输网络组网方案 | 第41-63页 |
·工程方案描述 | 第41-43页 |
·工程具体情况 | 第43-45页 |
·光纤类型及指标 | 第43页 |
·波长数目的确定 | 第43-44页 |
·传输速率设置 | 第44页 |
·光放大段和复用段的设置 | 第44-45页 |
·设备系统介绍 | 第45-51页 |
·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机架结构 | 第47-48页 |
·公务系统 | 第48页 |
·网管系统 | 第48-50页 |
·供电系统 | 第50-51页 |
·具体参数计算 | 第51-62页 |
·色散受限距离及色散补偿 | 第51-54页 |
·偏振模色散(PMD)限制 | 第54-55页 |
·光信噪比计算 | 第55-58页 |
·带外FEC | 第58-60页 |
·分布式RAMAN放大器DRA的使用 | 第60页 |
·高功率放大器的使用 | 第60页 |
·非线性效应的抑制 | 第60-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