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学术价值 | 第8页 |
| ·应用价值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1-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测试时间与地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 ·测量法 | 第11-13页 |
| ·身体成分测定法 | 第13页 |
| ·社会调查研究法 | 第13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3-14页 |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4-23页 |
| ·体质测试数据 | 第14-17页 |
| ·学生体质动态变化分析 | 第17-18页 |
| ·形态指标 | 第17页 |
| ·机能指标 | 第17页 |
| ·素质指标 | 第17-18页 |
| ·大学生身体成分和体质的关系 | 第18-21页 |
| ·大学生身体成分的一般特征 | 第18页 |
| ·大学生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素质指标的关系 | 第18-19页 |
| ·体脂高大学生与体脂正常大学生体质的差异 | 第19-21页 |
| ·访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 第21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 | 第21-22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场所 | 第22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 第22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的选课情况及选课动机 | 第22-23页 |
| 4. 结论与建议 | 第23-26页 |
| ·结论 | 第23-24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良好 | 第23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身体机能水平有待提高 | 第23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 | 第23页 |
| ·山东理工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性需加强 | 第23-24页 |
| ·建议 | 第24-26页 |
| ·要对入校新生的体质状况客观评价 | 第24页 |
| ·要树立体育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 | 第24页 |
| ·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24页 |
| ·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 | 第24页 |
| ·把教法改革作为重点 | 第24-25页 |
| ·狠抓课外体育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 第25页 |
| ·完善体育锻炼的评价体系,把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学分管理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附件一 | 第28-29页 |
| 附件二 | 第29-30页 |
| 附件三 | 第30-31页 |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