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 SUMMARY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冰的基本结构和一般性质 | 第10-15页 |
| 水分子 | 第10-11页 |
| 水中的氢键 | 第11页 |
| 化学性质 | 第11-12页 |
| 电声学性质 | 第12页 |
| 热学性质 | 第12-13页 |
| 温度对冰性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压力对冰热学性质的影响 | 第14页 |
| 水的表面界面性质 | 第14-15页 |
| 冰的表面界面性质 | 第15页 |
| ·冰的高压相图及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 ·本论文的选题和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21-41页 |
| ·密度泛函理论基本概念 | 第21-28页 |
| ·从波函数到密度泛函 | 第22-26页 |
| ·Hohenberg-Kohn 定理:密度泛函理论的根基 | 第26页 |
| ·Kohn-Sham 方程:有效单体理论 | 第26-28页 |
| ·交换关联项的处理(LDA 和GGA 近似) | 第28-31页 |
| LDA 方法 | 第29-30页 |
| GGA 方法 | 第30-31页 |
| ·密度泛函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 ·平面波展开和赝势方法 | 第32-33页 |
| ·Monkhorst-Pack k 点取样 | 第33-34页 |
| ·收敛性检验和有限基修正 | 第34-35页 |
| ·压强的计算—维里定理 | 第35-36页 |
| ·固体中的介电响应理论 | 第36-40页 |
| ·基本光学常数和介电常数 | 第36-37页 |
| ·介电函数的色散理论 | 第37-40页 |
| ·本论文中最终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冰X相的稳定性及结构和能量的压强依赖关系 | 第41-48页 |
| ·冰X 相的结构参数的压强依赖关系 | 第41-43页 |
| ·冰X 相的能量及能带结构的压强依赖关系 | 第43-45页 |
| ·冰X 相的声子振动模的压强依赖关系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冰超高压相的结构特性及布居分析 | 第48-58页 |
| ·冰X 相、XIII~M 相、XV 相和XI 相的晶体结构和能量比较 | 第48-50页 |
| ·冰XV 相的独特成键方式及与冰X 相、XI 相的比较 | 第50-54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电荷转移及离子性变化 | 第54-55页 |
| ·超高压下冰X 相向XV 相转变的物理机理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冰在高压下的电子结构 | 第58-69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空间电荷密度分布变化 | 第58-60页 |
| ·冰X 相、XV 相和XI 相的能带结构分析及比较 | 第60-61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电子态密度变化及金属化的可能性 | 第61-64页 |
| ·从DOS 积分分析冰在高压下的轨道杂化和电荷转移的变化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 第六章 冰在高压下的光学性质 | 第69-85页 |
| ·冰的高压光学性质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69-71页 |
| 研究目的 | 第69页 |
| 光学性质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69-71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介电响应变化及分析 | 第71-74页 |
| ·冰在超高压下介电函数虚部的变化及分析 | 第71-73页 |
| ·冰在超高压下介电函数实部的变化及分析 | 第73-74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吸收系数变化及分析 | 第74-76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反射率变化及分析 | 第76-77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能量损失谱变化及分析 | 第77-79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光电导率变化及分析 | 第79-80页 |
| ·冰在超高压下的折射率变化及分析 | 第80-81页 |
| ·冰在高压下的光学各向异性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 结论 | 第85-8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8-93页 |
| ABSTRACT | 第93-101页 |
| 学术成果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