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驾驶疲劳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研究开发状况 | 第13-16页 |
·驾驶疲劳中的眼睛检测、识别方法 | 第16-20页 |
·驾驶疲劳中嘴唇定位、嘴形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现有系统的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DSP的驾驶疲劳检测系统框架 | 第23-32页 |
·系统整体流程 | 第23-24页 |
·硬件模块选择 | 第24-25页 |
·硬件系统工作原理 | 第25-30页 |
·DM642芯片技术指标 | 第25-27页 |
·视频采集模块TVP5150 | 第27页 |
·视频显示模块SAA7121 | 第27-28页 |
·视频存储模块 | 第28-29页 |
·报警模块 | 第29-30页 |
·软件功能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眼睛检测、跟踪与疲劳识别方法 | 第32-44页 |
·眼睛检测方法流程 | 第32-33页 |
·实时的眼睛检测 | 第33-37页 |
·可控光源同步下的视频采集 | 第33页 |
·视频序列的差分处理 | 第33-34页 |
·平滑滤波处理 | 第34-35页 |
·基于阈值的区域分割 | 第35页 |
·图像二值化处理 | 第35页 |
·眼睛的区域查找 | 第35-37页 |
·基于眼睛的疲劳状态检测 | 第37-40页 |
·眼睛的跟踪 | 第37页 |
·眼睛疲劳程度的计算 | 第37-39页 |
·基于眼睛的疲劳检测算法 | 第39-40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40-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实验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嘴唇定位、嘴形分析与疲劳识别方法 | 第44-55页 |
·嘴唇形状描述模型 | 第44-45页 |
·基于改进主动表观模型AAM的特征点定位 | 第45-50页 |
·改进的主动表观模型AAM | 第45-48页 |
·嘴唇特征点定位 | 第48-50页 |
·打呵欠的疲劳状态检测 | 第50-52页 |
·嘴巴张开度 | 第50-51页 |
·打呵欠检测标准 | 第51页 |
·打呵欠的疲劳检测算法 | 第51-52页 |
·实验与分析 | 第52-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2-53页 |
·实验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驾驶疲劳检测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63页 |
·DSP的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55-56页 |
·基于眼睛分析的疲劳检测DSP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6-58页 |
·模块函数设计与实现 | 第56-57页 |
·系统实现状况 | 第57-58页 |
·基于嘴唇定位、嘴形分析的疲劳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8-62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58-59页 |
·AAM类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0页 |
·系统实现概况 | 第60-62页 |
·系统运行分析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