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技术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GPS 测距系统基本原理 | 第16-30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GPS 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第16-19页 |
| ·GPS 定位测量模型 | 第19-22页 |
| ·伪距测量模型 | 第19-20页 |
| ·载波相位测量模型 | 第20-21页 |
| ·定位原理 | 第21页 |
| ·定位解算 | 第21-22页 |
| ·DGPS 定位原理 | 第22-24页 |
| ·静态相对定位 | 第22-23页 |
| ·动态差分定位 | 第23-24页 |
| ·GPS 实时差分测距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 ·本 GPS 测距系统简介 | 第26-29页 |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26-27页 |
| ·系统的总体算法流程框图 | 第27页 |
| ·GPS 距离测量的关键技术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30-5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SUPERSTAR OEM GPS 接收板 | 第30-32页 |
| ·串口通信 | 第32-36页 |
| ·Wi1132 的串行通信机制 | 第32页 |
| ·串行通信编程实现方法 | 第32-33页 |
| ·MSComm 控件的使用 | 第33-36页 |
| ·数据的显示和接收机的数据格式 | 第36-39页 |
| ·二进制数据格式 | 第37-38页 |
| ·NMEA-0183 数据格式 | 第38-39页 |
| ·本系统所需数据格式 | 第39页 |
| ·GPS 测距系统所需数据的解算 | 第39-44页 |
|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 第39-42页 |
| ·载体坐标的获得 | 第42-43页 |
| ·GPS 接收机载体航速的测定 | 第43-44页 |
| ·距离测算过程中的坐标变换 | 第44-49页 |
| ·WGS-84 大地坐标系 | 第44-46页 |
| ·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提高精度的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 | 第50-63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GPS 测量中的误差分析 | 第50-56页 |
| ·卫星误差 | 第51-52页 |
| ·卫星信号传播误差 | 第52-54页 |
| ·接收误差 | 第54-56页 |
| ·系统算法研究 | 第56-62页 |
| ·KALMAN 滤波 | 第56-57页 |
| ·滤波模型 | 第57-58页 |
| ·GPS 动态相对定位数学模型建立 | 第58-59页 |
| ·观测方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方程的建立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实测数据分析 | 第63-72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动态 GPS 实时测距防碰撞系统验证 | 第63-70页 |
| ·实验一 | 第63-64页 |
| ·实验二 | 第64-67页 |
| ·实验三 | 第67-68页 |
| ·实验四 | 第68-69页 |
| ·实验五 | 第69-70页 |
| ·实验总结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以及后续工作研究和展望 | 第72-74页 |
|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 ·后续工作的研究和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78-79页 |
| 附录 1 SUPERSTAR OEM GPS 接收板详细说明 | 第79-82页 |
| 附录 2 NMEA-0183 数据格式说明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