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概念、范围 | 第9-11页 |
一、司法类渎职犯罪涉及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司法类渎职犯罪的范围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概况 | 第11-17页 |
一、古代司法类渎职犯罪立法情况 | 第11-12页 |
二、我国现代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立法概况 | 第12-15页 |
三、一些外国及台湾地区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立法概况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特征分析 | 第17-20页 |
一、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内涵 | 第17页 |
二、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特征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探析 | 第20-33页 |
第一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界定标准 | 第20-24页 |
一、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争论观点及评述 | 第20-22页 |
二、关于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认定的不同意见及遇到的问题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刑法意义上的“司法工作人员”及范围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个罪主体的范围 | 第27-33页 |
一、徇私枉法罪的主体范围 | 第27-29页 |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范围 | 第29-30页 |
三、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主体范围 | 第30-31页 |
四、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主体范围 | 第31-32页 |
五、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主体范围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认定中的几大疑难问题 | 第33-47页 |
第一节 公安机关中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认定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认定中的几类有争议的人员 | 第35-43页 |
一、在司法机关内部的其他工作人员 | 第35-38页 |
二、不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但受司法机关聘用或委托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 | 第38-42页 |
三、不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受委托,而是从事类似司法工作的人员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单位作为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疑难问题 | 第43-45页 |
第四节 非司法工作人员同司法工作人员一起成为司法类渎职犯罪共犯的问题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评述及立法完善的建议 | 第47-51页 |
第一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评述 | 第47-49页 |
一、刑法采用“司法工作人员”作为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立法不足和缺陷 | 第47-48页 |
二、完善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司法类渎职犯罪主体立法完善的建议 | 第49-51页 |
一、引入“准司法工作人员”概念 | 第49-50页 |
二、进一步明确司法类渎职犯罪个罪主体范围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
详细摘要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