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 第10页 |
·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提高 | 第10页 |
·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不断加强 | 第10-11页 |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5-19页 |
2 文献研究 | 第19-3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生态农业 | 第19-20页 |
·农业产业化 | 第20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 | 第20-21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效益 | 第21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 第21-2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 第22-23页 |
·农业产业化研究 | 第23-25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 | 第25-2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 | 第26-27页 |
·农业产业化研究 | 第27-29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 | 第29-30页 |
·国内外研究比较 | 第30-33页 |
·概念与研究内容上的差异 | 第30-31页 |
·发展情况上的差异 | 第31-33页 |
·发展趋势上的差异 | 第33页 |
·比较结论 | 第33页 |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 第35-58页 |
·生态农业的特征与原理 | 第35-38页 |
·生态农业的特点 | 第35-36页 |
·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 第36-38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 | 第38-45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类型 | 第38-41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 第41-44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 第44-45页 |
·构建合理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 | 第45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系统构成 | 第45-55页 |
·实现产业化后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 第46-47页 |
·实现产业化后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 | 第47-48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系统与原有农业产业化系统构成的区别 | 第48页 |
·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 | 第48-55页 |
·中国实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流程 | 第55-58页 |
4 生态农业产业化效益研究 | 第58-104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效益构成 | 第58-59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效益研究 | 第59-80页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 第59-66页 |
·生态足迹模型 | 第66-73页 |
·生态足迹与生态农业产业化 | 第73-76页 |
·生态农业系统的生态足迹测算 | 第76-79页 |
·用生态足迹测算的方法评价生态农业系统生态效益 | 第79-80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效益研究实例 | 第80-86页 |
·选取实例研究对象 | 第80页 |
·数据收集及处理 | 第80-81页 |
·数据计算 | 第81-84页 |
·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平衡表 | 第84页 |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 第84页 |
·农业系统生态效益分析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研究 | 第86-97页 |
·概述 | 第86页 |
·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产业链关系 | 第86-87页 |
·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结构投入产出模型 | 第87-94页 |
·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结构最优线性规划模型 | 第94-97页 |
·生态农业产业化经济效益研究实例 | 第97-104页 |
·辽宁省某农业基地基本情况 | 第97页 |
·生态农业产业系统的构建 | 第97-98页 |
·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链关系 | 第98页 |
·计算与分析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8页 |
·研究结论 | 第104-107页 |
·研究局限 | 第107页 |
·研究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