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几种超微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 第13-42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7-29页 |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凹形铂微米电极的制作 | 第18-20页 |
·复合微/微铂电极的制作 | 第20-21页 |
·碳纤维微米管状电极的制作 | 第21-24页 |
·碳纤维纳米管状电极的制作 | 第24-28页 |
·凹形铂微米电极的表征 | 第28页 |
·复合微/微铂电极的表征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凹形铂微米电极刻蚀时间的选择 | 第29页 |
·凹形铂微米电极的伏安响应 | 第29-30页 |
·复合微/微双铂电极的伏安响应 | 第30-31页 |
·活化对碳纤维微米圆盘电极伏安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单根碳纤维微米圆盘电极的伏安性质 | 第33页 |
·碳纤维电极绝缘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制作关键 | 第34-38页 |
·碳纤维纳米电极尖端绝缘层的去除 | 第34-36页 |
·碳纤维纳米电极的循环伏安响应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二章 微电极构建酶微图形 | 第42-79页 |
·引言 | 第42-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3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3页 |
·GOx的电化学检测 | 第49页 |
·在铂电极上电吸附GOx | 第49页 |
·将GOx从铂电极上脱吸 | 第49-50页 |
·铂基底电极的制作 | 第50页 |
·利用凹形铂微米电极直接在铂基底上构建GOx微米点 | 第50-51页 |
·利用复合微/微铂电极直接在铂基底上构建GOx微米点 | 第51-52页 |
·GOx微米点的表征 | 第52-53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52页 |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表征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72页 |
·GOx的电化学检测原理 | 第53-55页 |
·GOx在铂电极上电吸附条件的选择 | 第55-60页 |
·Triton X-100浓度的选择 | 第55-56页 |
·GOx浓度的选择 | 第56-58页 |
·电极电位的选择 | 第58-59页 |
·吸附时间的选择 | 第59-60页 |
·GOx从铂电极上脱吸条件的选择 | 第60-68页 |
·电位的选择 | 第61-65页 |
·是否加电位脱吸的选择 | 第61-62页 |
·脱吸电位的选择 | 第62-65页 |
·脱吸时间的选择 | 第65-68页 |
·电极电位的校正 | 第68-69页 |
·GOx酶点的表征 | 第69-72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 第69-70页 |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表征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第三章 管状电极扫描电化学显微术构建金微米图形 | 第79-118页 |
·引言 | 第79-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92页 |
·实验仪器 | 第8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85-87页 |
·实验方法 | 第87-92页 |
·硅片的预处理 | 第87页 |
·硅基底的制作 | 第87-88页 |
·硅基底的预处理 | 第88页 |
·Ag/AgCl参比电极的制作 | 第88-89页 |
·利用管状电极构建金微图形 | 第89-91页 |
·SECM表征金微图形 | 第91-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113页 |
·SECM金沉积与Si基底刻蚀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金图形的反应原理 | 第92-93页 |
·管状电极代替大量溶液的原理 | 第93-94页 |
·SECM沉积金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94-107页 |
·碳纤维电极尖端与玻璃管尖端相对距离的选择 | 第95-98页 |
·玻璃管尖端大小的选择 | 第98-100页 |
·探头与基底距离的选择 | 第100-103页 |
·液柱高低的选择 | 第103-106页 |
·管电极移动速度的选择 | 第106-107页 |
·构建金图形的表征 | 第107-113页 |
·SECM表征 | 第107-112页 |
·光表征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