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1页 |
| ·问题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 | 第11-21页 |
|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 | 第11-15页 |
| ·解决“三农”问题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 第11-13页 |
| ·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科技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 第13-15页 |
|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第15-21页 |
| ·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15-16页 |
| ·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6-21页 |
| 第三章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 ·农村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 第21页 |
|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 ·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 第21-22页 |
| ·政府重视不够,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第22页 |
| ·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 第22页 |
| ·农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与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矛盾 | 第22页 |
| ·体制未理顺 | 第22-23页 |
| ·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 第23页 |
| ·职教资源开始流失 | 第23页 |
| ·供求矛盾突出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 ·宏观方面 | 第24-26页 |
| ·社会舆论导向存在偏见 | 第24-25页 |
| ·农村职业教育立法存在真空地带 | 第25页 |
| ·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 | 第25页 |
| ·农村职业教育机制不灵活,体系不够完善 | 第25-26页 |
| ·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 第26页 |
| ·微观方面 | 第26-30页 |
| ·认识观念存在问题 | 第26-27页 |
|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 第27页 |
| ·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不够合理,教材建设落后 | 第27-28页 |
| ·没有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 第28页 |
| ·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28页 |
| ·就业市场严重分割 | 第28-30页 |
| 第五章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对策研究 | 第30-39页 |
| ·确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思想 | 第30-31页 |
| ·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投入体系 | 第31页 |
|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第31-32页 |
| ·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32页 |
| ·以成人学校建设为核心,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多层次和多样化体系 | 第32-33页 |
| ·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促使农村职业教育高移 | 第33页 |
| ·加强调查研究,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 第33-34页 |
| ·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 第34-36页 |
| ·实行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 | 第34页 |
| ·面向市场办学,突出特色,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 第34-35页 |
|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第35页 |
|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 第35页 |
| ·加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 第35-36页 |
|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个转变” | 第36-37页 |
| ·办学思想的转变 | 第36页 |
| ·办学模式的转变 | 第36页 |
| ·办学机制的转变 | 第36-37页 |
|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创业培训 | 第37页 |
| ·加大舆论宣传 | 第37-3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