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纪之交的无厘头文化与戏仿文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什么是无厘头 | 第7-9页 |
二、已有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第一章:戏仿文学的“前世今生” | 第13-19页 |
一、戏仿文学简史 | 第13-14页 |
二、戏仿的类型 | 第14-17页 |
三、当代戏仿文学的发展阶段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大话——语言狂欢和平民视线 | 第19-31页 |
一、语言狂欢 | 第19-22页 |
二、平民视线和现代气息 | 第22-25页 |
三、大话的意义探讨 | 第25-27页 |
四、大话文本分析——三十六计玩为上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恶搞——对现实的夸张批评 | 第31-40页 |
一、为什么要恶搞 | 第31-32页 |
二、恶搞的对象 | 第32-34页 |
三、恶搞的主体 | 第34-35页 |
四、恶搞的意义和不足 | 第35-36页 |
五、恶搞文本分析——别拿《馒头》不当大餐 | 第36-40页 |
第四章:戏仿文学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 | 第40-46页 |
一、经济的发展是戏仿文学出现的根源 | 第40-41页 |
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戏仿文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 第41页 |
三、现代科技为戏仿文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41-42页 |
四、大众需求是戏仿文学发展的动力 | 第42-43页 |
五、港台流行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六、本土文化的潜移默化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戏仿文学解构的真实性和有限性 | 第46-52页 |
一、戏仿文学解构的真实性 | 第47-50页 |
二、戏仿文学解构的有限性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5页 |
1.戏仿文学简评 | 第52-53页 |
2.发展前瞻 | 第53-55页 |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