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放射性元素、放射化学论文

氢同位素吸附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37页
   ·氢同位素吸附分离的研究背景第9页
   ·氢同位素分离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9-25页
     ·分离方法及分离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0-16页
       ·分离方法第10-11页
       ·分离材料第11-16页
     ·吸附理论模型研究概况第16-24页
       ·吸附等温线方程第16-17页
       ·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7-20页
       ·变压吸附模型研究第20-23页
       ·氢同位素吸附模型研究第23-24页
     ·吸收/吸附分离机理及其吸收/吸附剂的选择依据第24-25页
   ·氢同位素吸附差异的微观解释第25-28页
   ·吸附剂的表征第28-35页
     ·吸附等温线第29-30页
     ·比表面积第30-33页
     ·孔径分布第33-3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35-37页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分析氢同位素第37-43页
   ·引言第37-38页
   ·实验部分第38-39页
     ·实验装置与实验原料第38-39页
     ·填充柱的制备第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桥流的影响第39页
     ·检测温度的影响第39-40页
     ·载气流量的影响第40页
     ·进样量的影响第40-41页
     ·载气的影响第41页
     ·样品定量方法与分析结果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第三章 氢同位素平衡吸附与动力学吸附的差异研究第43-80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原料与实验装置第43-46页
     ·实验原料第43-44页
     ·实验装置第44-46页
       ·低压吸附实验装置第44-45页
       ·高压吸附实验装置第45-46页
   ·77K 氮气与氢同位素吸附等温线测定第46-48页
     ·吸附槽自由体积的确定第46页
     ·低压吸附测定步骤第46-48页
       ·静态吸附测定步骤第46-47页
       ·动态吸附测定步骤第47-48页
     ·高压吸附测定步骤第48页
   ·吸附剂表征第48-52页
     ·比表面积第48-50页
     ·孔径分布第50-52页
   ·动力学吸附模型第52-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78页
     ·氢同位素的平衡吸附第55-69页
       ·氢同位素在分子筛吸附剂上平衡吸附量的差异第55-58页
       ·氢气在介孔分子筛吸附剂上吸附热的计算第58-61页
       ·平衡吸附量与比表面积的关系第61-65页
       ·氢同位素在分子筛吸附剂上的气固作用势能第65-69页
     ·氢同位素的动力学吸附差异第69-78页
   ·结论第78-80页
第四章 吸附法分离氢同位素的吸附剂研究第80-127页
   ·引言第80页
   ·实验原料、仪器与实验装置第80-84页
     ·实验原料第80-81页
     ·仪器第81页
     ·实验装置第81-84页
       ·配气装置第81-82页
       ·测定吸附床自由体积的实验装置第82页
       ·测定穿透曲线的实验装置第82-84页
   ·穿透曲线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第84-88页
     ·穿透曲线第84-86页
     ·吸附量计算第86-87页
     ·分离因子计算第87-88页
   ·结果与讨论第88-125页
     ·动态法实验的可靠性第88-91页
       ·等温操作第88页
       ·床层无压降第88页
       ·活塞流第88-89页
       ·稀释的混合气第89-90页
       ·气固相之间浓度可瞬间达到平衡第90-91页
     ·不同分子筛吸附剂体系的穿透曲线及分离因子第91-115页
       ·分子筛3A第91-92页
       ·分子筛4A第92-94页
       ·分子筛5A第94-97页
       ·分子筛VP800-5第97-102页
       ·碳分子筛CMS第102-105页
       ·分子筛Y第105-107页
       ·分子筛10X第107-109页
       ·分子筛13X第109-112页
       ·分子筛SBA-15第112-115页
     ·改性吸附剂体系的穿透曲线及分离因子第115-124页
       ·Pd/4A第116-118页
       ·CuCl/VP800-5第118-120页
       ·CuCl/Y第120-122页
       ·CuCl/SBA-15第122-124页
     ·相同条件下各种吸附剂体系的分离因子第124-125页
   ·结论第125-127页
第五章 氢同位素吸附床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27-144页
   ·引言第127-128页
   ·实验装置与原料第128页
   ·吸附床动力学数学模型第128-135页
     ·模型建立第128-132页
     ·模型参数求解第132-134页
     ·数学模型方程求解第134-135页
   ·结果与讨论第135-142页
     ·传质系数第135-137页
     ·实验结果模拟与预测第137-142页
       ·分子筛 VP800-5 上穿透曲线的模拟第137-138页
       ·分子筛 Y 上穿透曲线的模拟第138-140页
       ·穿透曲线的预测第140-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144-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64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储氢合金负极表面改性及大容量镍氢电池性能研究
下一篇:具有脉冲和随机扰动的时滞系统的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