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冻土声电效应观测平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虚拟仪器技术概况 | 第11-18页 |
·虚拟仪器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虚拟仪器的定义 | 第12-13页 |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 第13-14页 |
·虚拟仪器的硬件构成 | 第14-16页 |
·虚拟仪器的软件体系 | 第16-17页 |
·虚拟仪器系统开发过程 | 第17-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模型简介和虚拟仪器软、硬件选择 | 第19-23页 |
·声电效应 | 第19页 |
·实验模型 | 第19-20页 |
·测量任务 | 第20-21页 |
·虚拟仪器的硬件选择 | 第21-22页 |
·虚拟仪器的软件选择 | 第22-23页 |
第3章 温度测量装置 | 第23-41页 |
·接触式温度测量原理 | 第23-28页 |
·温度检测系统的组成 | 第23-24页 |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24-25页 |
·铂热电阻 | 第25-26页 |
·测量电路 | 第26-27页 |
·注意事项 | 第27-28页 |
·测温装置的硬件系统 | 第28-32页 |
·测温装置的软件系统 | 第32-41页 |
·LabVIEW程序组成 | 第32-33页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33-34页 |
·标刻功能的实现 | 第34-36页 |
·测温装置的校准 | 第36-41页 |
第4章 声—声测量系统 | 第41-57页 |
·声—声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41-44页 |
·超声换能器 | 第42页 |
·发射部分 | 第42-43页 |
·接收部分 | 第43-44页 |
·声—声测量中虚拟仪器的优势 | 第44页 |
·声—声测量系统的硬件配置 | 第44-50页 |
·硬件平台 | 第44-47页 |
·测量信号的连接方式 | 第47-49页 |
·触发 | 第49-50页 |
·声—声测量的软件编程 | 第50-57页 |
·数据采集程序 | 第50-52页 |
·叠加功能的实现 | 第52-54页 |
·频谱分析和滤波程序 | 第54-57页 |
第5章 声—电测量系统 | 第57-63页 |
·声—电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声—电测量的软、硬件系统 | 第58-59页 |
·声电信号采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 第59-63页 |
·接地 | 第59页 |
·屏蔽 | 第59-60页 |
·接收电极的制作 | 第60-61页 |
·前置放大器的选择 | 第61页 |
·传感器与模型的耦合问题 | 第61-63页 |
第6章 数据分析 | 第63-70页 |
·模型的温度测量数据分析 | 第63-66页 |
·固定冻融界面冻土模型的温度监测 | 第63-64页 |
·变化冻融界面冻土模型的温度监测 | 第64-66页 |
·冻土模型的声—声测量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固定冻融界面冻土模型的声—电测量数据分析 | 第67-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