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重力场模型及其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论文内容及其组织 | 第11-12页 |
第2章 地球重力场模型 | 第12-30页 |
·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定义及内涵 | 第12-13页 |
·地球重力场模型的计算 | 第13-25页 |
·重力和重力位 | 第13-16页 |
·地球扰动位的计算 | 第16-19页 |
·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确定 | 第19-24页 |
·扰动位泛函的具体解算 | 第24-25页 |
·EGM96地球重力场模型 | 第25-30页 |
·EGM96模型概述 | 第25-26页 |
·EGM96模型所采用的数据 | 第26-27页 |
·模型检验 | 第27-28页 |
·EGM96的作用 | 第28-30页 |
第3章 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应用及可视化 | 第30-61页 |
·概述 | 第30-31页 |
·省市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 第31-39页 |
·各种起算面及其相互关系 | 第31-34页 |
·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 第34-37页 |
·省市地区cm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 第37-39页 |
·GPS高程转换 | 第39-42页 |
·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 第42-55页 |
·精密工程测量概述 | 第42页 |
·地面观测值的归算 | 第42-55页 |
·可视化 | 第55-61页 |
·可视化概述 | 第55-56页 |
·地球重力场模型的三维可视化 | 第56-61页 |
第4章 地球重力场模型在二郎山隧道中的应用 | 第61-70页 |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铁二院坐标成果与铁十六局坐标成果的比较 | 第62页 |
·GPS成果 | 第62-64页 |
·GPS外业观测的精度统计 | 第62-63页 |
·GPS网控制点坐标及大地高 | 第63-64页 |
·各种坐标系坐标结果 | 第64页 |
·GPS复测成果与前两期成果的比较分析 | 第64-66页 |
·垂线偏差改正及坐标改正 | 第66-69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