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页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11-1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1页 |
1-4-2 本文的内容框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前提性问题的阐释 | 第14-20页 |
§2-1 伦理与道德的阐释 | 第14-15页 |
§2-2 专业的辨析 | 第15-17页 |
2-2-1 专业与职业的辨析 | 第15-16页 |
2-2-2 专业与学科的辨析 | 第16-17页 |
§2-3 专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区别 | 第17-18页 |
§2-4 本文研究内容的界定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3-1 国外专业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3-1-1 欧美国家专业伦理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3-1-2 东南亚国家专业伦理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3-2 国内专业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3-2-1 大陆地区专业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3-2-2 港澳台地区专业伦理教育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3-3 国内外专业伦理教育研究总结 | 第24-27页 |
3-3-1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专业伦理教育实践现状总结 | 第24-25页 |
3-3-2 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专业伦理教育优势分析 | 第25-26页 |
3-3-3 已有研究对我国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26-27页 |
第四章 高校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分析 | 第27-39页 |
§4-1 高校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30页 |
4-1-1 当前高校德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4-1-2 高校专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现状 | 第28-29页 |
4-1-3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应然内涵 | 第29-30页 |
§4-2 高校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30-32页 |
4-2-1 宏观社会需求角度 | 第30-31页 |
4-2-2 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角度 | 第31页 |
4-2-3 高校德育体系完善角度 | 第31-32页 |
§4-3 高等教育阶段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 第32-37页 |
4-3-1 有效教学角度 | 第32-34页 |
4-3-2 有效学习角度 | 第34-37页 |
§4-4 高校开展专业伦理教育的有效举措 | 第37-39页 |
第五章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开发研究 | 第39-50页 |
§5-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9-41页 |
5-1-1 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5-1-2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的内涵 | 第40-41页 |
§5-2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第41-46页 |
5-2-1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课程维度研究 | 第41-43页 |
5-2-2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 | 第43-44页 |
5-2-3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 | 第44-45页 |
5-2-4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核心课程框架 | 第45-46页 |
§5-3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开发研究 | 第46-50页 |
5-3-1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5-3-2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课程开发框架 | 第47-50页 |
第六章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实施保障 | 第50-55页 |
§6-1 更新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理念 | 第50-51页 |
§6-2 营造专业伦理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51-52页 |
§6-3 重视高校专业伦理教师队伍建设 | 第52-53页 |
6-3-1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 第52页 |
6-3-2 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 | 第52-53页 |
§6-4 加强高校专业伦理教育的课程体系管理 | 第53-55页 |
6-4-1 课程管理的理念 | 第53-54页 |
6-4-2 课程管理的内容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