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工程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 第8-9页 |
·工程保险的概念 | 第8页 |
·工程保险的特点 | 第8-9页 |
·国内外工程保险的发展 | 第9-12页 |
·国际工程保险的发展 | 第9-11页 |
·国内工程保险的发展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工程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 第15-29页 |
·工程风险的识别 | 第15-21页 |
·工程风险识别过程 | 第15-16页 |
·工程风险识别方法 | 第16-19页 |
·工程风险因素 | 第19-21页 |
·工程风险的评价 | 第21-29页 |
·工程风险评价概述 | 第21-22页 |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2-25页 |
·风险矩阵评价法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工程保险费率的确定 | 第29-34页 |
·基于风险评价的工程保险费率的确定 | 第29-32页 |
·工程保险费率的概念 | 第29页 |
·工程保险费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 第29-31页 |
·基于风险评价的工程保险费率确定的方法 | 第31-32页 |
·与工程保险费率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32-34页 |
·免赔额 | 第32-33页 |
·保险期限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最优保险激励合同 | 第34-40页 |
·保险合同履行期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34页 |
·风险管理的博弈方法 | 第34-4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35页 |
·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激励模型研究 | 第35-40页 |
第五章 工程再保险 | 第40-48页 |
·工程再保险概述 | 第40页 |
·再保险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工程再保险的责任分配形式及安排方式 | 第41-46页 |
·工程再保险的责任分配形式 | 第41-44页 |
·工程再保险的安排方式 | 第44-46页 |
·工程再保险人的选择 | 第46-47页 |
·争取最优再保方案的策略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工程保险理赔 | 第48-56页 |
·工程保险的理赔程序及注意事项 | 第48-53页 |
·出险案件受理 | 第48页 |
·现场查勘 | 第48-49页 |
·工程保险理赔的责任确定 | 第49页 |
·工程保险损失核定和赔偿理算 | 第49-52页 |
·工程保险的赔付结案 | 第52-53页 |
·工程保险理赔的其他事项 | 第53-56页 |
·代位追偿赔案的处理 | 第53-54页 |
·拒赔案件和预付赔款案件 | 第54-56页 |
第七章 案例─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保险 | 第56-67页 |
·项目概况 | 第56页 |
·风险识别 | 第56-58页 |
·风险评价 | 第58-63页 |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8-61页 |
·风险矩阵评价法 | 第61-62页 |
·总体评价 | 第62-63页 |
·保险方案 | 第63-64页 |
·再保险安排 | 第64-67页 |
·主要再保险人 | 第65页 |
·再保险比例的安排思路 | 第65-67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1 常见的附加条款 | 第72-74页 |
附录 2 建筑工程一切险情况调查表 | 第74-76页 |
附录 3 用电子表格(Excel)实现层次分析法(AHP)的方法 | 第76-7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