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平等与平等权概述 | 第13-51页 |
第一节 平等思想的发展 | 第13-29页 |
一、平等观念的历史考察 | 第14-20页 |
二、现代平等理论的发展 | 第20-23页 |
三、平等的涵义 | 第23-29页 |
第二节 平等权的内涵与发展 | 第29-39页 |
一、平等权的内涵 | 第29-36页 |
二、平等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 | 第39-51页 |
一、平等权的效力范围 | 第39-43页 |
二、立法平等——平等权的核心内容 | 第43-45页 |
三、法律适用的平等——平等权的关键环节 | 第45-46页 |
四、平等权的差别对待 | 第46-51页 |
第二章 我国平等权的发展 | 第51-60页 |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平等权的发展历程 | 第51-54页 |
一、晚清时期进步政治力量对平等权的态度 | 第51-52页 |
二、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平等权的立法规定 | 第52页 |
三、国民党政府对平等权的态度 | 第52-53页 |
四、革命根据地的平等权保护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我国当代平等权的发展历程 | 第54-60页 |
一、新中国平等权的发展历程 | 第54-56页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与平等权的实现 | 第56-58页 |
三、厉行法治的政治体制与平等权的完善 | 第58-60页 |
第三章 我国平等权规定的现状及评述 | 第60-87页 |
第一节 我国平等权的类型化与规范体系 | 第60-68页 |
一、平等权的类型化 | 第61-63页 |
二、平等权的规范体系 | 第63-68页 |
第二节 我国平等权取得的成就与缺陷 | 第68-72页 |
一、我国平等权取得的成就 | 第68-71页 |
二、我国平等权存在的缺陷 | 第71-72页 |
第三节 我国平等权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 第72-87页 |
一、我国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 | 第73-75页 |
二、就业平等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 | 第75-79页 |
三、就业平等权的保护 | 第79-80页 |
四、其他对平等权的侵害 | 第80-87页 |
第四章 平等权保护概述 | 第87-113页 |
第一节 平等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87-91页 |
一、权利保护是现代政府的天然责任——自然法的视角 | 第87-88页 |
二、平等权在人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第88-89页 |
三、平等权保护是实现法治国家理念的必然选择 | 第89-90页 |
四、平等权保护是现代民主社会“保护少数”原则的要求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平等权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 第91-102页 |
一、美国平等权的保护 | 第91-94页 |
二、德国平等权的保护 | 第94-97页 |
三、平等权的国际保护 | 第97-102页 |
第三节 美国关于平等权的审查标准 | 第102-106页 |
第四节 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 第106-113页 |
一、平等权的立法保护 | 第107-109页 |
二、平等权的执法保护 | 第109-111页 |
三、平等权的司法保护 | 第111-113页 |
第五章 我国平等权保护机制的构建和实现 | 第113-136页 |
第一节 平等权保护请求权 | 第113-121页 |
一、平等权保护请求权的法律性质与客体 | 第113-116页 |
二、不同承载制度下的平等权保护请求权 | 第116-118页 |
三、平等权保护请求权的实现 | 第118-121页 |
第二节 平等权的司法保护——行政诉讼 | 第121-125页 |
一、平等权行政诉讼保护的必要性 | 第121页 |
二、我国行政诉讼的完善 | 第121-125页 |
第三节 平等权的宪法保护——宪法的司法适用 | 第125-129页 |
一、平等权的权利性和具体化 | 第125-126页 |
二、宪法的司法适用 | 第126-129页 |
第四节 宪法监督与平等权的保护 | 第129-136页 |
一、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29-132页 |
二、宪法监督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132-134页 |
三、启动宪法监督程序保护公民平等权 | 第134-136页 |
结语 | 第136-138页 |
附表1.各国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 第138-146页 |
附表2.国际人权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 第146-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8页 |
后记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