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医药卫生器械论文--医用电气机械论文

脑神经网络综合康复平台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23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脑卒中康复的医学基础第13页
   ·常规康复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药物疗法第13-14页
     ·物理疗法第14-18页
   ·新型康复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小脑顶核电刺激第18-19页
     ·脊髓电刺激第19-20页
     ·认知重新学习法第20页
     ·综合康复方法的分析与总结第20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0-23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论文规划第21-23页
2 脑卒中病理基础及康复方法机理的研究第23-33页
   ·脑卒中病理基础第23-24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第23页
     ·失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第23-24页
   ·脑卒中所引发的运动功能障碍第24-25页
     ·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第24页
     ·其他运动功能障碍第24-25页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瘫痪的神经机理的研究第25-27页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瘫痪的实验研究第25页
     ·脑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影像学证据第25-27页
   ·电刺激小脑顶核的CCNN 机理第27-30页
     ·CCNN 机理的特点第27-28页
     ·小脑顶核的解剖基础第28页
     ·CCNN 可能的治疗机制第28-30页
   ·电刺激脊髓的可能机理第30页
   ·认知重新学习法的可能机理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系统总体设计第33-37页
   ·系统总统设计的原则与思路第33-34页
     ·设计原则第33页
     ·设计思路第33-34页
   ·设计策略与技术路线第34-35页
     ·设计策略第34页
     ·技术路线第34-35页
   ·系统的总体设计第35-36页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35页
     ·物理+心理疗法的总体设计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电刺激波的研究与设计第37-47页
   ·电刺激疗法及波形的分析第37-38页
     ·电刺激疗法的分类第37页
     ·电刺激波形的选择与分析第37-38页
   ·低频电刺激波的分析与设计第38-40页
     ·低频电刺激的分类第38页
     ·低频电刺激波的参数选择第38-39页
     ·低频电刺激波的设计结果第39-40页
   ·中频电刺激波的分析与设计第40-44页
     ·分离治疗阈值与疼痛阈值的设计第40-41页
     ·克服机体适应性的设计第41-44页
     ·中频电刺激波的设计结果第44页
   ·本章小节第44-47页
5 系统硬件的设计第47-53页
   ·串口通信基础第47-48页
   ·肌电采集电路模块的设计第48-49页
     ·肌电信号及其特点第48页
     ·肌电采集电路的设计第48-49页
   ·NMES 模块的设计第49-50页
   ·FNS&SCS 模块的设计第50-51页
   ·本章小节第51-53页
6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设计第53-75页
   ·软件工程与建模技术第53-55页
     ·两次软件危机第53页
     ·建模语言的产生与UML第53-54页
     ·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第54-55页
   ·OOP 与软件生命周期第55-56页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第55页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第55-56页
   ·系统需求分析与建模第56-58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56-57页
     ·需求分析的建模第57-58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58-64页
     ·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第58-59页
     ·系统功能模块的定义第59-60页
     ·系统总流程的设计第60页
     ·数据库的设计第60-64页
   ·系统详细设计第64-73页
     ·串口通信协议的制定第64-65页
     ·NMES 与FNS&SCS 模块串口通信的设计第65-67页
     ·软件开发工具的比较及BCB 的简介第67页
     ·系统主要模块及其界面的设计第67-73页
   ·系统测试与安装文件的制作第73-74页
     ·软件测试的目的与方法第73页
     ·系统软件的测试步骤第73-74页
     ·安装文件的制作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7 上位机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第75-85页
   ·串口通信的设计第75-77页
     ·常用串口开发方式及其比较第75-76页
     ·基于API 函数的串口通信设计第76-77页
   ·交互式治疗方式的实现第77-80页
     ·自动(闭环)模式的实现第77-79页
     ·人工模式的实现第79页
     ·循环(开环)模式的实现第79-80页
   ·多线程技术的应用与设计第80-82页
     ·Windows 系统的多线程机制第80-81页
     ·基于BC86.0 的多线程设计第81-82页
   ·双缓冲技术的应用与设计第82-83页
     ·显示问题与双缓冲机制第82页
     ·基于API 函数的双缓冲设计第82-83页
   ·本章小节第83-85页
8 初步实验第85-89页
   ·实验设计第85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8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5-89页
9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总体结论第89-90页
   ·后续研究的展望第90-91页
致谢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附录:第103-10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从事的科研课题第103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学术会议第103-104页
独创性声明第104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以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为视角
下一篇:LXRα、SREBP-1c介导脂肪酸代谢紊乱在大鼠NAFLD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