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传播媒介论文

视域:回归“理性”--一种大众传媒批判的角度和方法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传播理论的迷宫第9-12页
   ·理性视域的回归第12-15页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15-19页
第2章 理性启蒙、非理性主义与早期大众传媒批判第19-29页
   ·理性启蒙与早期大众传媒批判第19-23页
     ·大众传媒的启蒙意义第19-21页
     ·被忽视的批判声音第21-22页
     ·早期大众传媒批判的意义第22-23页
   ·非理性主义与大众传媒批判的兴起第23-29页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第24-25页
     ·人的困境与科学技术的忧虑第25-27页
     ·非理性主义与大众传媒批判的兴起第27-29页
第3章 理性观念的转变与现代大众传媒批判第29-49页
   ·关于大众传媒的工具理性批判第29-36页
     ·韦伯“理性”观的传播学意义第29-31页
     ·失去“理性”的大众传媒第31-34页
     ·从媒介批判到“文化工业”批判第34-36页
   ·从“工具理性”批判到“交往理性”建构第36-42页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领域”第36-38页
     ·“理性”批判的转向第38-40页
     ·传播主体及其“主体间性”的关注第40-42页
   ·后现代:“理性”的消解与大众传媒的“罪行”第42-49页
     ·走向“后现代”传媒批判第42-44页
     ·“理性”的消解与主体的沦陷第44-46页
     ·大众传媒的“完美罪行”第46-49页
第4章 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第49-58页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与方法论的分化第49-51页
   ·批判学派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第51-52页
   ·经验学派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第52-54页
   ·两种方法论的冲突与融合第54-56页
   ·新的传播学方法论的可能性第56-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62页
致谢第62页
个人简历第62-63页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磺酰胺基醇的合成及其在炔基锌对醛和酮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外向型汉英词典中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