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13-44页 |
·混凝土骨架(粗骨料及纤维)的堆积密度的研究 | 第13-17页 |
·理论研究 | 第13-15页 |
·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原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6-17页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17-24页 |
·传统混凝土的体积配比设计法 | 第17页 |
·传统混凝土的质量配比设计法 | 第17-18页 |
·黄氏致密混凝土配比设计法 | 第18-19页 |
·本文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19-24页 |
·搅拌方法 | 第19-20页 |
·本文提出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算例分析 | 第21-24页 |
·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24-30页 |
·搅拌方法 | 第24页 |
·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24-30页 |
·本文提出的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 第24-28页 |
·算例分析 | 第28-30页 |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0-43页 |
·钢纤维的选择 | 第30-32页 |
·搅拌方法 | 第32-33页 |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3-43页 |
·确定钢纤维最优掺量与砂率之间的关系 | 第34-38页 |
·确定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系数ΑT | 第38-39页 |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算例分析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44-60页 |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检测方法 | 第44-48页 |
·坍落度筒法 | 第44-45页 |
·J-环试验法 | 第45-46页 |
·L 型仪试验法 | 第46-47页 |
·U 型仪试验法 | 第47页 |
·GTM 稳定试验 | 第47-48页 |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8-52页 |
·聚丙烯纤维的影响 | 第48页 |
·钢纤维的影响 | 第48-52页 |
·钢纤维的性质 | 第48-49页 |
·普通混凝土及钢纤维 | 第49-51页 |
·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纤维 | 第51-52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聚丙烯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52页 |
·钢纤维类型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钢纤维类型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钢纤维类型对自密实混凝土钢筋间隙通过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钢纤维类型对自密实混凝土抗离析性的影响 | 第55页 |
·钢纤维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55-59页 |
·钢纤维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钢纤维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钢筋间隙通过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60-72页 |
·材料对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粗骨料的影响 | 第60页 |
·聚丙烯纤维的影响 | 第60-61页 |
·钢纤维的影响 | 第61页 |
·试验结果 | 第61-62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2-71页 |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破坏现象描述 | 第62-63页 |
·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破坏现象描述 | 第62页 |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破坏现象描述 | 第62-63页 |
·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70页 |
·聚丙烯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70页 |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影响 | 第66-68页 |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同强度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纤维自密实力学性能的比较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的研究 | 第72-77页 |
·试验结果 | 第72-7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82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今后的工作建议及展望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