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插图清单 | 第12-13页 | 
| 附表清单 | 第13-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43页 | 
| ·堆肥概述 | 第14-25页 | 
| ·堆肥系统 | 第15-18页 | 
| ·堆肥的基本原理 | 第18-20页 | 
| ·堆肥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 ·堆肥腐熟度的评价 | 第21-25页 | 
| ·堆肥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5页 | 
|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 | 第25-34页 | 
| ·木质素的结构 | 第26-28页 | 
| ·木质素降解微生物的种类 | 第28-29页 | 
| ·木质素降解酶系 | 第29-31页 | 
| ·木质素生物降解的化学反应机制 | 第31-32页 | 
| ·木质素生物降解的应用 | 第32-34页 | 
| ·腐殖质的基本理论研究 | 第34-41页 | 
| ·腐殖质的来源与形成 | 第34-35页 | 
| ·腐殖质的分组及其性质 | 第35-38页 | 
| ·腐殖质的分离与提纯 | 第38-39页 | 
| ·腐殖物质的作用 | 第39-40页 | 
| ·腐殖质对生物可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 第40-4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41-43页 | 
| 第2章 固态发酵中栗褐链霉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研究 | 第43-61页 | 
| ·固态发酵 | 第44-49页 | 
| ·固态发酵技术 | 第44页 | 
| ·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 第44-48页 | 
| ·固态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 | 第48-49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 ·菌种、原材料 | 第49页 | 
| ·实验药品、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 ·参数测定 | 第50-53页 | 
| ·实验步骤 | 第53-56页 | 
| ·菌种活化与保藏 | 第53-54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54-55页 | 
| ·稻草秸秆的固态发酵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半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58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APPL 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条件下S. badius 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比较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3章 液体发酵中栗褐链霉菌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研究 | 第61-72页 | 
| ·液体深层发酵 | 第61-66页 | 
|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 第61页 | 
| ·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 第61-65页 | 
|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 | 第65-6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 ·菌种、原材料 | 第66页 | 
| ·实验药品、仪器和设备 | 第66页 | 
| ·实验设计 | 第66页 | 
| ·参数测定 | 第66页 | 
| ·实验步骤 | 第66-67页 | 
| ·菌种活化与保藏 | 第66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66页 | 
| ·稻草秸秆的液体发酵 | 第66-6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第67-68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半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68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68-69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对S. badius 产APPL 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不同外加碳氮源条件下 S. badius 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比较 | 第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4章 不同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对腐殖质形成的作用研究 | 第72-87页 | 
|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木质素的降解研究进展 | 第72-76页 | 
| ·木质素降解酶系 | 第72-73页 | 
| ·降解酶系的降解机制 | 第73-74页 | 
| ·降解酶系的活性调控 | 第74-7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 ·菌种、原材料 | 第76页 | 
| ·实验药品、仪器和设备 | 第76页 | 
| ·实验设计 | 第76-77页 | 
| ·参数测定 | 第77-78页 | 
| ·实验步骤 | 第78-81页 | 
| ·菌种的衰退、复壮 | 第78-80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80-81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81页 | 
| ·发酵实验 | 第8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5页 | 
| ·不同微生物对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 ·不同微生物对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 ·不同微生物对腐殖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83-85页 | 
| ·不同微生物对胡敏酸 E4/E6 的影响 | 第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