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 ·水体中氮的来源及氮源污染对水环境质量的危害 | 第14-17页 |
| ·水体中氮的来源 | 第14-15页 |
| ·氮源污染对水环境质量的危害 | 第15-17页 |
|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概述 | 第17-20页 |
| ·膜生物反应器的组成和特点 | 第17-18页 |
|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发展史及其应用现状 | 第18-20页 |
|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4-2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检测方法 | 第27-38页 |
| ·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及试验用水 | 第27-31页 |
|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试验用水 | 第29-31页 |
|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药品及分析仪器 | 第31-32页 |
|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 | 第31页 |
| ·试验所用主要药品 | 第31页 |
| ·试验所用主要分析仪器 | 第31-32页 |
| ·试验检测项目与检测方法 | 第32-38页 |
| ·常规检测项目 | 第32-33页 |
| ·非常规检测项目 | 第33-38页 |
| 第3章 硝化性能及对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 第38-53页 |
| ·硝化作用基本原理 | 第38-43页 |
| ·废水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转化过程 | 第38页 |
| ·生物硝化过程 | 第38-39页 |
| ·生物硝化动力学 | 第39-42页 |
| ·生物硝化过程环境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 ·对氮及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43-47页 |
| ·对氨氮的转化和去除效果 | 第43-45页 |
|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 | 第45页 |
|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45-47页 |
| ·硝化效果影响因素 | 第47-53页 |
| ·进水氨氮容积负荷 | 第47-48页 |
| ·溶解氧(DO) | 第48-49页 |
| ·氧化还原电位(ORP) | 第49-50页 |
| ·pH 值 | 第50-51页 |
| ·游离氨 | 第51-53页 |
| 第4章 活性污泥特性 | 第53-64页 |
| ·污泥浓度增长特性 | 第53-54页 |
| ·污泥负荷增长情况 | 第54-55页 |
| ·活性污泥的比硝化速率 | 第55-57页 |
| ·比硝化速率的基本含义 | 第55页 |
| ·比硝化速率的测定 | 第55-56页 |
| ·活性污泥的比硝化速率变化情况 | 第56-57页 |
| ·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相特性 | 第57-61页 |
| ·活性污泥形态特征 | 第57-60页 |
| ·污泥混合液中菌种增长特性 | 第60-61页 |
| ·胞外聚合物增长情况及其对硝化活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增长情况 | 第61-62页 |
| ·胞外聚合物增长对硝化活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第5章 运行稳定性及膜污染 | 第64-74页 |
| ·抗冲击负荷能力 | 第64-67页 |
| ·第一次抗冲击负荷试验 | 第64-65页 |
| ·第二次抗冲击负荷试验 | 第65-67页 |
|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 第67页 |
| ·故障阶段和失稳阶段分析 | 第67-70页 |
| ·故障阶段分析 | 第67-68页 |
| ·失稳阶段分析 | 第68-70页 |
| ·膜污染及膜清洗技术 | 第70-74页 |
| ·膜污染的基本概念 | 第70-71页 |
| ·过膜阻力变化情况 | 第71-72页 |
| ·间歇出水运行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