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四参数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自动变速技术发展概况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国内外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 第10-12页 |
·工程车辆上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应用的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动力性分析 | 第15-23页 |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 第15-17页 |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组成 | 第15-16页 |
·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柴油发动机调速特性 | 第17-20页 |
·全程式调速器 | 第17-19页 |
·两极式调速器 | 第19-20页 |
·液力变矩器特性 | 第20-21页 |
·传动系统动力变速箱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工程车辆四参数自动变速规律研究 | 第23-36页 |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技术的发展 | 第23-27页 |
·自动变速在工程车辆和汽车上应用的联系与区别 | 第23-24页 |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发展历程及趋势 | 第24-26页 |
·工程车辆自动换档分类 | 第26-27页 |
·液力变矩器传动效率分析 | 第27-30页 |
·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 | 第27-29页 |
·液力变矩器的低效性及其解决方案 | 第29页 |
·自动变速原理 | 第29-30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规律的研究 | 第30-35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规律的研究 | 第30-31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系统组成 | 第31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规律 | 第31-33页 |
·换挡点的确定 | 第33-34页 |
·变速策略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自动变速控制器硬件设计 | 第36-48页 |
·单片机选型 | 第36页 |
·ECU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ECU 速度采集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传感器选型 | 第37-38页 |
·信号处理 | 第38页 |
·压力油门模块设计 | 第38-41页 |
·压力的采集及处理 | 第39-40页 |
·油门信号采集及处理 | 第40-41页 |
·ECU 挡位输出模块 | 第41-42页 |
·挡位显示模块 | 第42-43页 |
·ECU 手动控制换档 | 第43页 |
·抗干扰设计 | 第43-46页 |
·干扰的来源及后果 | 第43-44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44-46页 |
·硬件设计注意事项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自动变速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48-60页 |
·确定编程语言 | 第48-49页 |
·程序控制主程序设计 | 第49-51页 |
·输入参数程序设计 | 第51-55页 |
·速度采集及子程序 | 第51-52页 |
·油门采集及子程序 | 第52-54页 |
·泵压力采集子程序 | 第54-55页 |
·输出通道子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输出信号的控制 | 第55页 |
·挡间延时 | 第55-56页 |
·换挡延时 | 第56页 |
·防干扰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数字滤波 | 第56-57页 |
·软件冗余 | 第57页 |
·软件陷阱 | 第57页 |
·通用子程序设计 | 第57页 |
·其它子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四参数自动变速台架试验 | 第60-70页 |
·台架试验系统概述 | 第60-62页 |
·试验目的 | 第60页 |
·试验台构成及仪器 | 第60-62页 |
·试验台的标定 | 第62-63页 |
·测功机测控仪的标定 | 第62-63页 |
·扭矩传感仪的标定 | 第63页 |
·参数测量方法 | 第63-66页 |
·扭矩测量 | 第63-65页 |
·转速测量 | 第65页 |
·压力测量 | 第65页 |
·油门开度测量 | 第65-66页 |
·台架试验主要内容 | 第66-69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理论数据获得 | 第66页 |
·四参数自动变速理论和ECU 的验证 | 第66-68页 |
·试验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论文总结 | 第70-71页 |
·论文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摘要 | 第76-78页 |
ABSTRACT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