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1页 |
·引言 | 第14页 |
·既有过渡段的结构型式 | 第14-15页 |
·国外桥路(涵)过渡段 | 第14-15页 |
·国内路桥(涵)过渡段 | 第15页 |
·既有过渡段存在的问题及处治措施 | 第15-17页 |
·过渡段结构特点 | 第1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处治措施 | 第16-17页 |
·桥梁(隧)和路基的无碴轨道结构型式 | 第17-21页 |
·双块式无碴轨道 | 第18-20页 |
·板式轨道 | 第20-21页 |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过渡段主要结构型式和设计参数 | 第21-25页 |
·路基与桥台之间过渡段 | 第21-22页 |
·路基与涵洞过渡段 | 第22-23页 |
·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 第23页 |
·两桥(隧)之间长度小于150m的短路基 | 第23-24页 |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 第24页 |
·半填半挖过渡段 | 第24-2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结构型式 | 第27-31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文章的组织结构型式 | 第29-31页 |
第2章 无碴轨道路基过渡段系统动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31-65页 |
·引言 | 第31-34页 |
·系统方程的建立 | 第34-35页 |
·连续体单元 | 第35-41页 |
·完全的Lagrangian格式的控制方程 | 第35-37页 |
·完全的Lagrangian弱形式 | 第37-38页 |
·有限元半离散化 | 第38-41页 |
·梁和板壳单元 | 第41-46页 |
·Timoshenko梁单元 | 第42-44页 |
·Timoshenko板单元 | 第44-46页 |
·弹簧-阻尼单元 | 第46-47页 |
·钢轨与轨枕之间的接触处理 | 第47-48页 |
·各种单元的连接处理 | 第48-53页 |
·板单元与板单元的连接 | 第48-50页 |
·梁单元与弹簧-阻尼单元的连接 | 第50-51页 |
·弹簧-阻尼单元与板单元的连接 | 第51-52页 |
·板单元与三维实体单元的连接 | 第52-53页 |
·动力问题的种类和边界条件 | 第53-59页 |
·映射法形成无限单元 | 第53-55页 |
·钢轨连续点支承半无限Euler-Bernoulli梁单元质量、刚度和阻尼矩阵 | 第55-57页 |
·三维空间8结点半无限Lagrange单元的坐标映射函数和形函数 | 第57-59页 |
·平衡解答和隐式时间积分 | 第59-61页 |
·约束方程的处理 | 第61-65页 |
·Lagrange乘子法 | 第61-62页 |
·罚函数法 | 第62-63页 |
·Lagrangian增广法 | 第63-65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路基刚度及各种工况的表述 | 第65-99页 |
·引言 | 第65页 |
·路基刚度、过渡段轨面弯折控制和合理长度的设置 | 第65-72页 |
·轨道刚度 | 第66页 |
·道床刚度 | 第66页 |
·路基刚度 | 第66-67页 |
·路桥过渡段轨道竖向刚度分析 | 第67-68页 |
·轨下结构刚度的讨论 | 第68-71页 |
·有碴轨道路桥过渡段轨面弯折控制 | 第71-72页 |
·有碴轨道路桥过渡段合理长度的设置 | 第72页 |
·轨下结构的“弹簧—阻尼—质量”计算模型的受迫振动方程及通解 | 第72-76页 |
·过渡段刚度变异闭值讨论 | 第76-80页 |
·轮载波动及荷载效应 | 第80-81页 |
·车辆荷载表述 | 第81-90页 |
·设计荷载和系数 | 第81-82页 |
·无碴轨道轨道面上的荷载分布 | 第82-85页 |
·列车荷载和轮轨接触力模型 | 第85-90页 |
·轨道的不平顺 | 第90-95页 |
·轨道不平顺的产生和危害 | 第91页 |
·轨道不平顺的描述 | 第91-93页 |
·轨道不平顺控制标准 | 第93-94页 |
·高速线路轨道不平顺及其模拟 | 第94-95页 |
·轨面平顺性实测曲线 | 第95-98页 |
·沙河桥秦沈端 | 第95-97页 |
·沙河桥及黑鱼桥二次实测 | 第97-98页 |
·结语 | 第98-99页 |
第4章 小波分析及过渡段现场试验 | 第99-125页 |
·引言 | 第99页 |
·小波变换原理及离散小波变换 | 第99-103页 |
·一维连续小波变换 | 第100-101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01-102页 |
·多分辨分析 | 第102-103页 |
·小波包分析 | 第103页 |
·噪声分析 | 第103-104页 |
·秦沈客运专线概况 | 第104-105页 |
·胡家屯中桥路桥过渡段地质概况及试验元件的布置 | 第105-109页 |
·试验工点地质概况 | 第105-106页 |
·试验列车 | 第106-107页 |
·传感器元件的布置 | 第107-109页 |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9-121页 |
·实测信号小波分析 | 第109-110页 |
·基床表层振动加速度幅值谱密度、功率谱密度和相位谱密度分析 | 第110-112页 |
·动加速度、动位移变化特征 | 第112-114页 |
·动应力应变响应特征 | 第114-119页 |
·过渡段动应力幅值的车速影响系数 | 第119-120页 |
·路桥过渡段沉降观测及分析 | 第120-121页 |
·动响应变化规律的分析 | 第121-123页 |
·结语 | 第123-125页 |
第5章 水泥稳定碎石层路用性能研究 | 第125-138页 |
·引言 | 第125-126页 |
·室内试验及分析 | 第126-131页 |
·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 第126-127页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127-128页 |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 第128-129页 |
·干缩试验 | 第129-131页 |
·材料的耐久性 | 第131页 |
·级配碎石材料动力变形特性 | 第131-134页 |
·动弹模量 | 第132-133页 |
·永久变形 | 第133页 |
·临界应力 | 第133-134页 |
·级配碎石材料本构模型 | 第134-137页 |
·Dunlap模型 | 第134页 |
·K-θ模型 | 第134页 |
·体积剪切模量模型 | 第134-135页 |
·Drucker-Prager材料 | 第135-137页 |
·结论 | 第137-138页 |
第6章 无碴轨道过渡段结构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138-194页 |
·引言 | 第138-139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139-141页 |
·计算参数 | 第141-147页 |
·钢轨 | 第142页 |
·轨下胶垫和扣件 | 第142-143页 |
·轨道板 | 第143页 |
·CA砂浆层 | 第143-144页 |
·混凝土承载层 | 第144页 |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层 | 第144页 |
·其它参数 | 第144-145页 |
·边界条件处理 | 第145-147页 |
·移动载荷作用下无碴轨道过渡段路基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147-173页 |
·匀速恒力 | 第147-159页 |
·速度大小的影响 | 第159-164页 |
·载荷大小的影响 | 第164-168页 |
·材料特性的影响 | 第168-173页 |
·高速车辆通过不平顺地段时的动力响应 | 第173-186页 |
·不平顺处理 | 第173-177页 |
·竖向高低长波不平顺的速度影响 | 第177-181页 |
·竖向上“凸”或下“凹”长波不平顺的影响 | 第181-186页 |
·实测结果分析 | 第186-191页 |
·秦沈线过渡段台尾路基动响应实测结果 | 第186-190页 |
·秦沈线钢轨伸缩调节器实测结果 | 第190-191页 |
·结语 | 第191-19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94-199页 |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194-197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210-211页 |
致谢 | 第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