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论文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第11页
  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4页
  一、关于旅游高等教育学科地位的研究第12页
  二、关于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第12-13页
  三、关于旅游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第13页
  四、关于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第13-14页
  五、关于国外旅游教育的研究第14页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一、理论意义第15页
  二、实践意义第15页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个案研究法第15-16页
  三、调查研究法第16页
 第五节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高等教育第16页
  二、旅游高等教育第16-17页
第二章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现状分析第17-31页
 第一节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第17-18页
 第二节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现状调查第18-23页
  一、调查样本的选择第18-19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9-20页
  三、调查结果的统计第20-23页
 第三节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31页
  一、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层次定位不准第23-25页
  二、学科地位不够明确,体系有待规范第25-26页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脱离旅游需求第26-27页
  四、教师入职门槛偏低,缺乏实战经验第27-28页
  五、教材缺乏专业特色,层次比例失调第28-29页
  六、校企合作缺乏法律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落后第29-31页
第三章 国外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第31-36页
 第一节 西方三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第31-34页
  一、美国第31-32页
  二、瑞士第32-34页
  三、澳大利亚第34页
 第二节 西方三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启示第34-36页
  一、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值得借鉴第34-35页
  二、瑞士店校合一的办学特点和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值得我国思考和探索第35页
  三、澳大利亚政府对旅游高等教育的重视值得学习第35-36页
第四章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重建的思路和建议第36-45页
 第一节 调整培养目标,培养旅游通才第36-38页
  一、培养目标应具有层次性第36-37页
  二、培养目标应具有应变性第37-38页
 第二节 确立学科地位,规范学科体系第38-40页
  一、确立旅游学一级学科地位第38-39页
  二、学科研究范围涵盖全面,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第39-40页
 第三节 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第40-41页
  一、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开设课程第40页
  二、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第40页
  三、巩固基础性课程设置比例第40-41页
  四、增加实践性课程设置比例第41页
  五、加大选修课设置比例第41页
 第四节 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队伍第41-42页
  一、建立合理的招聘机制,注重考察行业经验第41页
  二、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第41-42页
  三、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行业锻炼机会第42页
  四、制定健全的科研制度,强化教师科研意识第42页
 第五节 优化教材结构,促进教改深化第42-43页
  一、先进性和基础性相统一第42-43页
  二、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统一第43页
  三、职业综合性和层次针对性相统一第43页
  四、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统一第43页
 第六节 校企人才共享,完善基地建设第43-45页
  一、提供国家制度、法律、政策环境保障第44页
  二、建立校企人才共享制度第44页
  三、健全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第44页
  四、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第44-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附录A:旅游企业调查问卷第46-48页
附录B:旅游高等院校调查问卷第48-50页
附录C:旅游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第50-52页
注释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民营企业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探讨--基于河南省濮阳市民营企业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金融仓储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