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互联网拥塞控制算法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结构安排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6页
第2章 互联网拥塞控制相关研究第16-33页
   ·基本概念第16-19页
     ·拥塞概念及影响因素第16-17页
     ·拥塞控制的难点第17-18页
     ·拥塞控制分类第18页
     ·拥塞控制评价指标第18-19页
   ·互联网拥塞控制机制第19-25页
     ·基于源端的TCP 拥塞控制机制第19-22页
     ·基于网络端的拥塞避免机制第22-25页
   ·拥塞控制的分析框架第25-28页
     ·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拥塞控制第25-27页
     ·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拥塞控制第27-28页
     ·基于优化理论的拥塞控制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3页
第3章 参数不确定时滞网络鲁棒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第33-52页
   ·引言第33页
   ·网络流量模型第33-35页
   ·鲁棒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第35-42页
     ·传统PI/PID 控制器稳定区域第36-38页
     ·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第38-39页
     ·控制参数寻优第39-40页
     ·系统的鲁棒性第40-41页
     ·设计步骤第41-42页
   ·算法仿真第42-46页
     ·PI 情形第42-44页
     ·PID 情形第44-46页
   ·进一步改进第46-49页
     ·网络模型改进第46-47页
     ·基于改进模型的PID 控制器稳定区域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第4章 大时滞网络自适应预测PI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第52-81页
   ·引言第52-53页
   ·预测PI 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第53-61页
     ·网络模型第53-54页
     ·预测PI 算法设计第54-58页
     ·算法仿真第58-61页
   ·TCP/PPI 系统性能分析第61-70页
     ·瓶颈队列分析第61-62页
     ·系统鲁棒性分析第62-69页
     ·控制器输出分析第69-70页
   ·预测PI 算法参数自适应机制第70-76页
     ·算法描述第70-72页
     ·稳定性分析第72-73页
     ·算法仿真第73-76页
   ·APPI 算法具体实现第76-78页
     ·算法初始化部分第76-77页
     ·PPI 控制算法实现部分第77页
     ·参数自适应调整部分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第5章 增强AVQ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第81-107页
   ·引言第81-82页
   ·增强AVQ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EAVQ)第82-84页
     ·算法描述第82页
     ·算法实现第82-84页
   ·稳定性分析第84-92页
     ·网络模型第84-85页
     ·TCP/EAVQ 线性模型第85-89页
     ·稳定性判据第89-92页
   ·算法仿真第92-105页
     ·参数设计第92-95页
     ·性能评估第95-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7页
第6章 一类基于优化理论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稳定性分析第107-130页
   ·引言第107-108页
   ·拥塞控制模型第108-114页
     ·网络模型第108-110页
     ·统一拥塞控制模型第110-111页
     ·相关研究第111-114页
   ·稳定性分析第114-124页
     ·无时延情况第114-118页
     ·有时延情况第118-124页
   ·示例第124-127页
     ·TCP/E-RED 模型第124-125页
     ·仿真实验第125-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30-132页
   ·全文总结第130-131页
   ·将来的工作第131-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第132-133页
致谢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陀螺稳定光电跟踪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NAT-PT的流媒体调度公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