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7页 |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国内外理论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结构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陆港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研究 | 第20-30页 |
第一节 陆港的内涵及其与其他港概念关系鉴定 | 第20-22页 |
一、陆港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陆港与其他相关港概念关系鉴定 | 第21-22页 |
第二节 陆港的功能 | 第22-25页 |
一、从微观业务流程角度探求陆港的服务功能 | 第22-24页 |
二、从宏观区域经济学角度探求陆港的服务功能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陆港建设实证研究 | 第25-28页 |
一、目前国外陆港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二、目前国内陆港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昆明国际陆港战略分析 | 第30-41页 |
第一节 昆明国际陆港建设环境分析 | 第30-35页 |
一、内部建设条件分析 | 第30-34页 |
二、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昆明现代物流业货运需求预测 | 第35-40页 |
一、判断建模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二、灰色理论模型的建立、预测及分析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选择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愿景 | 第41-44页 |
一、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思想 | 第41页 |
二、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定位 | 第41页 |
三、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目标及相关体系 | 第41-43页 |
四、建设昆明国际陆港的战略途径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时序规划 | 第44-45页 |
一、第一阶段:筹划建设阶段 | 第44页 |
二、第二阶段:建成雏形阶段 | 第44页 |
三、第三阶段:全面建成阶段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昆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第46-63页 |
第一节 昆明国际陆港战略选址及布局规划 | 第46-53页 |
一、昆明国际陆港选址研究 | 第46-50页 |
二、昆明国际陆港战略空间布局规划 | 第50-53页 |
第二节 优化昆明国际陆港集疏运网络体系 | 第53-57页 |
一、发挥公路网络优势 | 第54-55页 |
二、挖掘铁路运输潜力 | 第55-56页 |
三、优化航空运输 | 第56页 |
四、做好管道运输规划 | 第56-57页 |
五、畅通水路运输系统 | 第57页 |
第三节 整合现有物流、人才资源 | 第57-60页 |
一、加强物流资源与市场整合 | 第57-58页 |
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对接港口的集群效应 | 第58页 |
三、简化程序,促进贸易和物流便利化 | 第58页 |
四、完善昆明国际陆港信息系统 | 第58-59页 |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 第59-60页 |
第四节 配套陆港政策加强宏观引导 | 第60-62页 |
一、联合组建陆港协调委员会 | 第60页 |
二、统筹区域物流与城市物流协调发展 | 第60页 |
三、积极争取陆港发展资金政策 | 第60-61页 |
四、赋予陆港更多税收优惠 | 第61页 |
五、引入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等机构参与陆港建设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