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序言 | 第7-11页 |
| 第一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思想的产生 | 第11-17页 |
| 一、家庭及家庭关系的变迁 | 第11-13页 |
| 二、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 第13-15页 |
| 三、前苏联及俄罗斯具有东正教模式的家庭关系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第17-33页 |
| 一、家庭的社会功能与家庭模式 | 第17-21页 |
| 二、婚姻关系与血亲关系 | 第21-26页 |
| 三、家庭适应及其特征与模式 | 第26-29页 |
| 四、性格类型及其在夫妻关系中的表现 | 第29-33页 |
| 第三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对家庭心理关系的主要观点 | 第33-45页 |
| 一、个性品质与婚姻关系 | 第33-35页 |
| 二、夫妻关系建立的原则 | 第35-38页 |
| 三、家庭关系的发展历程 | 第38-40页 |
| 四、家庭的内部问题 | 第40-43页 |
| 五、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俄罗斯家庭心理关系理论—性别角色分化理论 | 第45-54页 |
| 一、性别角色与心理差异 | 第45-46页 |
| 二、性别理论的角色和社会功能 | 第46-48页 |
| 三、关于性别角色同化问题 | 第48-51页 |
| 四、关于性别角色分化理论的研究 | 第51-54页 |
| 第五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对于家庭心理问题的理解 | 第54-63页 |
| 一、最初几年夫妻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 第54-56页 |
| 二、家庭心理问题产生的诸种影响因素 | 第56-63页 |
| 第六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的应用—家庭治疗理念 | 第63-65页 |
| 一、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与家庭治疗 | 第63页 |
| 二、俄罗斯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 第63-65页 |
| 第七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理论的结构分析 | 第65-67页 |
| 一、对科学性质的理解 | 第65页 |
| 二、对主客关系的理解 | 第65页 |
| 三、研究策略的确定 | 第65-66页 |
| 四、理论与概念的厘定 | 第66-67页 |
| 第八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 | 第67-69页 |
| 一、生物性别分化论 | 第67页 |
| 二、内外因共同作用论 | 第67页 |
| 三、模式—关系—适应相互制约论 | 第67-69页 |
| 第九章 非线性科学与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 | 第69-72页 |
| 一、非线性科学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二、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的非线性特征 | 第70-72页 |
| 第十章 俄罗斯家庭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 | 第72-79页 |
| 一、家庭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 | 第72-75页 |
| 二、家庭关系心理学与伦理学 | 第75-77页 |
| 三、家庭关系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 第77-79页 |
| 第十一章 总结评价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