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40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规律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规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规律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籽粒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形成机理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籽粒淀粉形成机理和相关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籽粒蛋白质形成机理和蛋白质合成关键酶研究进展 | 第18页 |
·小麦籽粒淀粉、蛋白质含量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氮素调控小麦籽粒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钾素调控小麦籽粒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氮钾素组合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24页 |
·氮、钾素影响小麦光合特性及其与籽粒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40页 |
第二章 钾素水平对专用小麦旗叶光合与衰老特性、物质运转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40-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设计 | 第4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1-42页 |
·叶片光合特性与衰老指标 | 第41-42页 |
·干物质量与淀粉含量 | 第42页 |
·叶片钾素、植株氮素与籽粒蛋白质含量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钾素水平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钾素水平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钾素水平对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钾素水平对旗叶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钾素水平对花前储存物运转和花后同化的影响 | 第47页 |
·钾素水平对开花前后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 第47-49页 |
·氮素积累、运转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 | 第49-50页 |
·叶片含钾量与衰老、氮积累、氮运转及产量的关系 | 第50-51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1-54页 |
·延缓旗叶衰老与籽粒产量 | 第52页 |
·氮素同化、运转与蛋白质含量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第三章 氮、钾素水平对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0-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1页 |
·数据分析 | 第61-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氮、钾素水平对籽粒产量、淀粉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氮、钾素水平对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开花期叶片氮/钾比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65-6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6-69页 |
·氮、钾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66-67页 |
·叶片氮、钾营养与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四章 氮、钾素水平对专用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和物质运转的影响 | 第72-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试验设计 | 第7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73-74页 |
·干物质量的测定 | 第73页 |
·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73页 |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第73-74页 |
·数据分析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83页 |
·氮、钾素水平对花后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74页 |
·氮、钾素水平对花后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74-75页 |
·氮、钾素水平对花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75-78页 |
·氮、钾素水平对干物质运转和花后同化的影响 | 第78页 |
·氮、钾素水平对储存氮素运转和花后氮素同化的影响 | 第78-81页 |
·花后荧光参数与碳同化的关系 | 第81页 |
·开花期叶片氮/钾比与光合同化和物质运转的关系 | 第81-83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第五章 氮、钾素水平对专用小麦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 第92-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4页 |
·试验设计 | 第9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3-94页 |
·数据分析 | 第9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氮、钾素水平对地上部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94-96页 |
·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94页 |
·茎和叶鞘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94-96页 |
·穗轴和颖壳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96页 |
·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 | 第96页 |
·氮、钾素水平对旗叶GS、籽粒GS和GPT活性的影响 | 第96-98页 |
·旗叶GS活性 | 第96-97页 |
·籽粒GS和GPT活性 | 第97-98页 |
·氮、钾素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98-100页 |
·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 第100页 |
·开花期叶片氮/钾比与旗叶GS活性的关系 | 第100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六章 氮、钾素水平对专用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和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 | 第106-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试验设计 | 第10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旗叶中SPS的提取与活性测定 | 第107页 |
·旗叶中蔗糖与籽粒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07-108页 |
·籽粒中SS、GBSS和SSS的提取和活性测定 | 第108页 |
·数据分析 | 第10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8页 |
·氮、钾素水平对旗叶和籽粒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旗叶蔗糖含量 | 第108页 |
·籽粒蔗糖含量 | 第108-109页 |
·氮、钾素水平对旗叶SPS与籽粒SS活性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旗叶SPS活性 | 第109-111页 |
·籽粒SS活性 | 第111页 |
·籽粒SS与旗叶SPS活性比 | 第111页 |
·氮、钾素水平对籽粒GBSS和SSS活性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籽粒GBSS活性 | 第111-112页 |
·籽粒SSS活性 | 第112-113页 |
·籽粒GBSS与SSS活性比 | 第113页 |
·氮、钾素水平对籽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籽粒总淀粉含量 | 第113-114页 |
·籽粒直链淀粉含量 | 第114-115页 |
·籽粒支链淀粉含量 | 第115页 |
·籽粒淀粉直/支比 | 第115-116页 |
·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成熟期籽粒淀粉产量和含量的关系 | 第116-117页 |
·开花期叶片氮/钾比与旗叶SPS、籽粒SSS和GBSS活性的关系 | 第117-11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118-120页 |
·氮、钾素水平对淀粉特性的影响 | 第118页 |
·SPS、SS活性与淀粉合成 | 第118-119页 |
·籽粒GBSS和SSS活性与淀粉合成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24-134页 |
1 讨论 | 第124-129页 |
·氮、钾素对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效应 | 第124-125页 |
·氮、钾素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的生理机制 | 第125-128页 |
·蛋白质合成关键酶 | 第125-126页 |
·淀粉合成关键酶 | 第126页 |
·叶片光能捕获、转化与衰老 | 第126-127页 |
·碳、氮物质运转和花后同化 | 第127-128页 |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氮、钾肥优化调控技术 | 第128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8页 |
·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128-129页 |
2 结论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附录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