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苦参的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来源 | 第15页 |
·炮制学研究 | 第15页 |
·化学成分 | 第15-16页 |
·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临床应用 | 第17页 |
·方选与验方 | 第17-18页 |
·苦参制剂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黄柏的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来源 | 第19页 |
·炮制学研究 | 第19页 |
·化学成分 | 第19-20页 |
·药理作用 | 第20-22页 |
·临床应用 | 第22页 |
·方选与验方 | 第22页 |
·黄柏制剂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第2章 参柏胶囊原料药材的含量测定与提取浓缩工艺研究 | 第24-3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关黄柏药材中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5-27页 |
·关黄柏药材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27-30页 |
·药材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 | 第28页 |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第29-30页 |
·五批关黄柏原料药材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第30页 |
·苦参药材中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0-34页 |
·苦参药材提取工艺的确定 | 第34-36页 |
·药材提取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 | 第34页 |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第34-35页 |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第35-36页 |
·五批苦参原料药材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药材提取液的浓缩干燥工艺 | 第37-38页 |
第3章 苦参和关黄柏药材提取物中主要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38-48页 |
·实验材料、仪器与药品 | 第38页 |
·提取物的制备 | 第38-39页 |
·提取物中小檗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39-48页 |
·关黄柏浸膏粉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第39-41页 |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9-40页 |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苦参浸膏粉中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41-48页 |
·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41-44页 |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44-48页 |
第4章 参柏胶囊的处方研究 | 第48-5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页 |
·苦参和关黄柏抗菌谱的确定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结果 | 第49页 |
·剂量比试验 | 第49-52页 |
·供试药液的制备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页 |
·剂量比试验结果 | 第49-52页 |
·对比试验 | 第52-53页 |
第5章 参柏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 第53-59页 |
·实验仪器药品和试剂 | 第53页 |
·浸膏粉的特性考察 | 第53-55页 |
·由浸膏粉制备胶囊的工艺研究 | 第55-57页 |
·药物的填充 | 第57页 |
·崩解时限的检查 | 第57页 |
·包装与贮藏 | 第57页 |
·参柏胶囊的稳定性考察 | 第57-59页 |
第6章 参柏胶囊质量标准的制定 | 第59-75页 |
·处方、制法 | 第59页 |
·薄层色谱鉴别 | 第59-62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第59页 |
·关黄柏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59-61页 |
·苦参的薄层色谱鉴别 | 第61-62页 |
·检查 | 第62-64页 |
·水分检查 | 第62-63页 |
·装量差异 | 第63页 |
·崩解时限 | 第63-64页 |
·微生物限度 | 第64页 |
·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第64-68页 |
·仪器、药材和药品 | 第64-65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65-67页 |
·样品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度 | 第67-68页 |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第68-75页 |
·仪器、药材和药品 | 第70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70-73页 |
·样品含量测定及含量限度 | 第73-75页 |
第7章 全文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