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 第1-27页 |
·瓜环的发现与合成 | 第10-11页 |
·瓜环的发现 | 第10页 |
·瓜环的合成 | 第10-11页 |
·瓜环的结构与性质 | 第11-13页 |
·瓜环的作用对象 | 第13-14页 |
·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离子配合物作用 | 第13页 |
·与有机分子作用 | 第13页 |
·与气体分子作用 | 第13-14页 |
·瓜环的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分子组装 | 第14-18页 |
·超分子结构 | 第18-19页 |
·分子识别 | 第19-22页 |
·瓜环介入的分子催化 | 第22-23页 |
·在医药方面应用 | 第23页 |
·瓜环对各种物质的捕集作用 | 第23-24页 |
·瓜环的研究展望 | 第24-25页 |
·新瓜环对各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形成配合物的能力 | 第24页 |
·新型瓜环-配合物多轮烷、索烃分子体系 | 第24页 |
·复合型瓜环废液处理体系 | 第24-25页 |
·新型瓜环吸附、缓释体系 | 第25页 |
·瓜环修饰 | 第25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甘脲合成 | 第27-35页 |
·实验 | 第27-2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合成方法 | 第27页 |
·条件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IR测试方法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尿素/乙二醛的摩尔比对甘脲产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PH值对甘脲产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温度对甘脲产率的影响 | 第31页 |
·反应时间对甘脲产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乙二醛的滴加速度对甘脲产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合成甘脲的结构表征 | 第33页 |
·IR表征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展望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瓜环合成 | 第35-44页 |
·实验 | 第35-3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5-36页 |
·瓜环合成方法 | 第36页 |
·瓜环溶解度测试方法 | 第36页 |
·IR测试方法 | 第36页 |
·~1H NMR波谱和~(13)C NMR波谱测试方法 | 第36页 |
·正交实验因素的选择 | 第36页 |
·正交实验及结果 | 第36-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影响因素的效应分析 | 第39-40页 |
·混合瓜环的溶解度 | 第40页 |
·IR谱图 | 第40页 |
·~1H NMR和~(13)C NMR波谱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混合瓜环的分离 | 第44-63页 |
·实验 | 第44-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瓜环的分离 | 第45-50页 |
·瓜环的表征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盐酸重结晶法分离混合瓜环 | 第50-51页 |
·瓜环在碱金属、碱土金属盐溶液中的溶解性 | 第51-54页 |
·利用碱金属、碱土金属盐溶液分离混合瓜环 | 第54-57页 |
·水-盐酸两步分离方法 | 第57页 |
·结构表征 | 第57-61页 |
·IR表征 | 第57-58页 |
·~1H NMR表征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瓜环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 第63-73页 |
·实验 | 第63-6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3页 |
·贵液的配制 | 第63页 |
·金、银、铜的含量分析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2页 |
·不同聚合度的瓜环对金液中Au~+的去除效果 | 第64-70页 |
·不同瓜环对混合溶液中Au~+、Ag~、Cu~(2+)的去除效果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页 |